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毕克简介

毕克简介

淘名人 2023-03-26 14:45 热度:

毕克

毕克(1931年7月21日—2001年3月23日),祖籍山东省平阴县,中国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原名毕德泉,又名德全,国家一级演员、电影译制导演、上海市政协委员。1949年进入文艺界,1952年开始电影译制工作,是上海电影译制厂最早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之一。1952年进上海电影制片厂(即今天的上海电影译制厂)翻译片组、上海电影译制厂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配音演员、电影译制导演、厂艺委会副主任、顾问。先后为《海狼》、《远山的呼唤》、《海之歌》、《白痴》 、《仅次于上帝的人》、《阴谋与爱情》、《警察局长的自白》、《苦海余生》、《尼罗河惨案》、《阳光下的罪恶》、《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老枪》、 《追捕》、《鸳梦重温》、《现代启示录》、《卡桑德拉大桥》、《尼罗河上的惨案》、《雾之旗》、《幸福的黄手帕》、《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新干线大爆炸》、《姿三四郎》和《大闹天宫》、《毛竹》、《知识老人》、《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等约五百部译制片、美术片、科教片配音。其中为侦探波洛及日本演员高仓健的配音最为人所熟知;后兼任译制导演工作,执导了《英俊少年》、《蒲田进行曲》等多部影片。2001年因肺气肿逝世,享年70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毕克

别名:毕德泉,又名德全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济南(祖籍山东平阴)

出生日期:1931年7月21日

逝世日期:2001年3月23日

职业: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导演

代表作品:《音乐之声》,《尼罗河上的惨案》,《追捕》,

主要成就:《远山的呼唤》(兼主配)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译制片奖 《谜中之谜》(兼主配)获1989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译制片奖

早年经历

1948年蚌埠崇正中学肄业,194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上海金鸡旅行剧团、广西宜山地委文工团话剧队任演员。

配音经历

60年代初~70年代末

1959年为了给即将召开的第三届文代会献礼,上海电影译制厂翻译制作了民主德国影片《阴谋与爱情》,毕克配男主角斐迪南,让人感到声音明亮,富有魅力,感情细腻,配音切合影片人物感情。

因此,他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很多爱情片男主角配音,如《琼宫情史》中的西班牙使节,《鸳梦重温》中的失忆者史密斯上校,《白痴》中的那个为了钱竟心甘情愿接受将军的情妇做自己新娘的年轻的将军秘书。

这一阶段最著名的作品是他在《音乐之声》中的配音冯屈普上校,对唱和台词之间的衔接处理得极为精当,影片公映之后风行全国,至今仍被视为译制片经典之一。

70年代末~80年代初

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开始,毕克开始新的探索,以突破配音类型化为目标,从配感情细腻的爱情片男主角转变为配正直,坚毅,智慧的角色。这一时期毕克完成了他对两个角色的经典配音:《尼罗河上的惨案》中比利时大侦探波洛和《追捕》中的检察官杜丘冬人。

展开阅读全文 ∨

演艺经历

毕克还在一些国产影片中担任演员。1957年,在影片《球场风波》中扮演大李。1961年,在海燕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影片《51号兵站》中扮演王情报员。1986年,在《一对冒牌货》、《T省的八四、八五年》两部影片中分别扮演范厂长和检察长。1993年,担任影片《神威天使》的制片主任。

其他

毕克生前为上海市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上海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视表演艺术学会常务理事、顾问。

主要成就

毕克担任主配的日本影片《追捕》、朝鲜影片《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于1979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他执导的《远山的呼唤》(兼主配)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译制片奖;

他执导的《谜中谜》(兼主配)获1989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译制片奖。

《追捕》:毕克将高仓健冷峻、刚毅的风格充分体现出来,尤其是在天台上与邱岳峰配的堂塔医生的最后对决更是被人称道。毕克的声音与高仓健的形象完美融合,成为我国译制片史上的典范。

《砂器》:毕克为男主人公警探京西革太郎配音,毕克的配音使京西这个角色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

《远山的呼唤》:毕克的配音不仅体现出男主人公沉默坚毅、外冷内热的个性,而且以一种具有生活沧桑感的音质增强了高仓健这个银幕“深情男子汉”形象的心理深度。

《复仇》:毕克为摩尔多万的配音虽不如给田岛耕作(《远山的呼唤》男主人公)那样深沉,但却潇洒俊朗,蕴含着成熟的幽默。

《尼罗河上的惨案》:集中了当时所有的上译配音精英,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追忆

1980年代末毕克患上了喉部疾病,这使得他不得不彻底离开了配音这个职业。高仓健盛邀他为自己的电影新作《铁道员》担任中文版的配音;不料,这一心愿竟成了再也无法实现的憾事:此时的毕克已感呼吸困难,力不从心。他无奈地说:“勉强去配,会损伤高仓健先生塑造的形象。自己都不能通过,怎么能拿出来给别人听。”

毕克后因肺功能衰竭而住院治疗。为了抢救他的生命,医生不得已切开他的气管,从此,他再也发不出声音了。病中的他给年轻演员做口型,做翻译,通过在纸上写字做指导。

毕克病重之时,苏秀曾特地从杭州赶来上海到医院看望毕克。他人很消瘦,由于完全丧失了呼吸功能,只好依靠呼吸机帮助维持生命;可是他头脑清晰,思维活跃,对很多往事都记忆犹新。但过些时候再去看他时,他已经人都变了形。医生说他上次病危抢救过来以后,耳朵聋了、浑身都肿了,但他心里依然明白。苏秀在板上写“医生说你比前一阵好很多。”他苦笑着摇摇着,口型清晰地说“不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怎么你们选的演员跟我们的演员声音那么像,简直就像我们那些朝鲜演员自己在讲中国话。(朝鲜电影代表团来上译厂访问时曾对反面人物《金环蚀》中的神谷,《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中的伊藤博文等毕克的配音惊呼)

那是70年代给《红菱艳》配音。他在话筒前的感觉与片中的角色惊人地相似,整个人完全沉浸在影片的氛围中。尽管那个美术设计师并非主角,但他却认真地对角色进行反复琢磨。这种对自己近乎苛刻的创作态度,影响着每一个与之合作的演员。(乔榛评)

毕克用他富有魅力的声音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刻画了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使影片达到高度还原,使译制片生色。年长的观众至今还深深怀念着毕克,感谢他给人们带来莫大的艺术享受。(孙渝烽导演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