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以炳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赵以炳
别名:玑照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西省南昌县
出生日期:1909年3月3日
逝世日期:1987年12月26日
职业:学者,生理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芝加哥大学
我国冬眠生理学的创始人
赵以炳(1909.3.3—1987.12.26),字玑照,江西南昌人。著名生理学家,我国冬眠生理学创始人。
自幼酷爱读书,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昌市心远中学,获奖学金入清华学校。1929年毕业,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理学系学习,1931年获理学士学位,1934年获博士学位,被接受为SigmaXi荣誉会员。1935年回国,任清华大学讲师。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辗转至昆明,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0年转任中正医学院教授,1946年回清华大学执教,并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调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生理教研室主任。1955年,应邀出席全苏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和药理学家第八届代表大会,并在全体会议上作学术报告。1956年,作为中国教育工会代表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同年被评选为出席全国第一次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1980年,
名师指点择定生理学科
学生时代,赵以炳对自然科学各科有着广泛的兴趣,涉猎范围从天文、地理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在清华学校学习期间,他的物理学成绩尤为突出,人们以为他将专门攻读物理学,可是他对生物学也有浓厚的兴趣,20年代末,曾翻译过《水,空气和以太波同波纹》,并与彭光钦,杨葆昌合译《普通生物学》,这本书曾被当时的燕京大学选为教材。他是当时清华大学理学院长叶企荪的得意门生之一,叶企荪对赵以炳说,生理学是数学、物理、化学与生物学结合的产物,而各门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赵以炳听后豁然开朗,欣然选择了生理学作为自己毕生从事的专业,并取得了成就。
赵以炳治学十分勤奋。早在芝加哥大学生理系做研究生期间,他每年暑假都不休息,利用假期在麻省林穴(WoodsHole)海洋生物研究所进行科研工作。在此期间,他作为R.Lillie教授的研究生主修普通生理学,特别是原生质生理学,先后研究了电解质对鲎(Limulus
抓紧时机就地取材开展研究
赵以炳指导科学研究一贯强调要抓紧时机,就地取材去开展工作。1935年赵以炳学成归国时正值抗日战争前夕,华北局势极不安定,学校准备搬迁,但他仍然抓紧时间,使在国外学习的科研成果尽快在国内生根,开展了电解质对蟾蜍骨胳肌作用的研究,并开始探讨肌肉的渗透特性,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在《中国生理学杂志》上发表了8篇论文。1938年清华大学由长沙南迁昆明,赵以炳和助手仍不失时机地分别在北平、长沙和昆明测量了一批人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指标,研究了海拔改变对中国人红细胞等指标的影响。
抗日战争初期,赵以炳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当时科研条件十分困难,但他充分利用残缺的仪器坚持科研工作,把教学、科研开展得十分活跃。他就地取材对滇池盛产的蝾螈进行了一系列皮肤呼吸与肺呼吸的比较研究。证明蝾螈的肺是有效的呼吸器官,可以单独维持蝾螈的生命,从而推翻了当时某些国外专著中关于蝾螈的肺只是沉浮器官,没有呼吸作用的结论。
抗日战争
奠定中国冬眠生理学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多年来,赵以炳一直坚持对刺猬冬眠的研究,但这项研究却遭到了多次冲击。在这些经历中,赵以炳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对自己所热爱的科学研究工作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1951年进行思想改造运动时,他的研究被批判为脱离实际的研究,于是,实验被迫停止了。但揭开冬眠之谜始终是他朝夕思索的问题。1956年教研室在广泛开展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以抑制的比较生理学作为研究的重点。赵以炳提出了冬眠抑制的课题,恢复了冬眠研究。但工作开始不久就遭到“大跃进”过激浪潮的冲击。1958年教研室结合临床实践的需要,开展了狗的人工低温生理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赵以炳观察到了深低体温应用在心脏和脑机能所受到的限制,于是他再一次提出是否可联系刺猬冬眠研究探讨突破这些限制的途径。遗憾的是随之而来的社教运动,又使这些计划迅速破灭了。尽管未能作出研究结果,但冬眠研究的实践意义却日益明确。这是
重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
赵以炳为培养年轻一代生理学工作者做出了重要贡献。1952年他被调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兼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后,就致力于创建国内第一个综合性大学的生理学专业,对全国综合性大学生理学的教学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他十分重视生理学基础课的教学,从1946年到1956年,他亲自讲授这门基础课达19遍之多。他历来主张讲课要精练扼要,不要只是单纯传授具体知识,重在启发学生思考理解,提高自学能力。
他十分重视提高教学质量,数十年来随着生理学的进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1953年他编写的《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成为教育部推荐的全国综合性大学交流教材。结合学科的发展,1958年和1966年他曾两次重新改写再版此书(1966年版未及发行)。1979年他又接受了教育部的委托,为综合性大学主编了《基础生理学》教科书。“文化大革命”以后,虽然他的健康状况很差,仍然关心生理学基础课的改革,提出了改进理科生理教学的建议。他认为理科
爱国求实的思想风范
赵以炳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老一辈科学家。1948年底清华园解放前夕,赵以炳拒绝了美国亲友提供的全家赴美的机票(他夫人黄玉秀女士原是美籍华裔,全家都在美国),毅然留下来和全校师生一起迎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38年来赵以炳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科学研究中自觉地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对科学研究的社会效益,有比较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他不赞成对基础研究做不合乎实际的否定;他反对把实验材料和政治思想倾向生拉硬扯在一起的错误做法;他不赞成用行政力量片面地拔高一种学术观点,贬低另一种学术观点。他刚正不阿,敢于坚持真理,对当时的一些错误倾向直言不讳,批评错误论点,坚决维护基础研究,包括冬眠生理学的意义和价值。他为他的学生们在这方面能获得比较正确的认识,曾经付出过沉重的代价。他十分欣喜在晚年又迎来祖国科学的春天,他虽长年卧病,但仍然十分关心教师成长、研究生的培养和冬眠科研的进展,他时时铭记
简历
1909年3月3日 生于江西省南昌县老厦村。
1923—1929年 北平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毕业。
1929—1931年 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理学系毕业,获理学士学位。
1931—1934年 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1935—1937年 任清华大学专任讲师。
1937—1940年 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0—1946年 任中正医学院教授。
1946—1952年 任清华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授。
1952—1987年 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生理教研室主任。
1987年12月26日 病逝于北京。
主要论著
1 ChaoI.ActionofelectrolytesonthedorsalmediannerveoftheLimulusheart.BiologicalBulletin,1933(64):358—382.
2 ChaoI.ParadoxphenomenainthecardiacganglionofLimuluspolyphemus.BiologicalBulletin,1934(66):102—114.
3 ChaoI.Theinfluenceofneutralsodium-saltsolutionsonchemicalstimulation.AmJphysiology,1934(109):550—560.
4 ChaoI.Thecoldstimulationandtheinfluenceofneutralsodium-saltsolutionsonthecoldstimulation.AmJ
呕心沥血,精益求精
——纪念已故北京大学生物学系赵以炳教授
作者:朱军、张天来
编者按:本文是1963年光明日报记者朱军、张天来采访赵以炳教授写成的文章《一位认真负责的教研室主任》,后因故未能发表。该文清样由赵老师的学生陈守良教授珍藏多年,在2003年、2007年又进行了补正。经陈老师同意把本文刊载在《北大教学促进通讯》上,并由本刊编辑部进行了适当修改,作为内部交流与学习之用。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北京大学老一辈教育家(工作者)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团结互助的大家风范。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北大精神与传统的形成和延续,今天仍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生理学家赵以炳教授,担任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动物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十多年来,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对教研室的建设花费了不少心血。1953年动物生理学教研室刚刚建立的时候,只有四位教师和一位工友,十年后的现在,教研室已有一位教授、七位讲师、五位助教和几位实验员与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