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张道藩简介

张道藩简介

淘名人 2021-08-08 16:48 热度:

张道藩

张道藩(1897年7月12日-1968年6月12日)字卫之,本籍贵州盘县人(城关镇),美术教育者。曾于1952年3月11日-1961年2月24日担任台湾立法院长。张道藩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上数人高中进士。他自幼发奋读书,十分刻苦努力,小学毕业后到天津一个族叔家里。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道藩

别名:卫之

国籍:中国

出生地:贵州盘县

出生日期:1897年

逝世日期:1968年

职业:立法院长

毕业院校:伦敦大学

主要成就:成立中国文艺社

代表作品:《近代欧洲绘画》,《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等

祖籍:江苏南京

人物经历

1916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19年底西渡英国,凭著一身才气,于1921年入伦敦大学学院美术部就读。成为该院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留学生。1922年冬在伦敦加入中国国民党。次年为国民党伦敦支部负责人。此次来德国旅行,听说徐悲鸿也在柏林,便急匆匆地前来拜访这位艺术上的同道。后进英国维多利亚公园学校、克乃佛穆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巴黎最高美术学院深造。

留学期间,张道藩结识了陈立夫等人,在认识陈立夫不久,张道藩即加入国民党,并终身与陈保持着密切联系。1926年2月,张道藩与一位名叫苏珊的法国姑娘结婚,收养一女。

张道藩加入国民党后,逐渐成为CC系骨干人物。历任广东省政府秘书,贵州省党务指导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南京市政府秘书长,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1930.4-1930.10.18),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交通部常务次长中央执行委员,内政部常务次长,“国民大会”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著作

张道藩不但是民国时期的一个著名政治人物,而且也是民国时期著名文艺理论家 ,著有《近代欧洲绘画》、《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三民主义文艺论》等。

晚年,张道藩在台北写过一本回忆录《酸甜苦辣的回味》,其中一首题画诗有“红云出岫非有意,落叶归根实有情”的诗句,表现了他对故乡的难舍之情。

贵州入狱

1926年,张道藩在广州国民政府农工厅任秘书、代厅长。同年底由陈果夫推荐,偕黔籍人士李正益之、黄宇人、商文立回贵州指导筹办国民党党务。张道藩是贵州省党务指导员,商、黄、李三人则是党务筹备员。1927年1月到达贵阳。张道藩等人常出入于贵阳各学校,遭到贵州军阀、省长周西成的猜忌。

四人与周西成洽商组党事宜连报不谐,于是四人商议对策,张、商二人在上层社会人士中游说,谨慎行事;李、黄二人则在下层社会中策动组织工厂工人、学校师生反对军阀的罢工罢课,两者并行。李益之的表兄罗宗英时在周西成军中任军需官,在李益之等人的影响下,联络军中有识之士,相机行事;张道藩则活动担任贵阳电报局任局长的亲戚余志明,活动担任贵阳发电厂厂长、贵州大定人、曾留日攻读机械土木工程的陈樵荪,在电厂工人中进行组织和宣传活动。李益之、黄宇人、吴桂贞等还分头到贵阳电厂、贵阳女师、贵阳高中、省立农校等处,向部分师生员工,宣传国民革命打倒地方军

展开阅读全文 ∨

压制学潮

1930年6月,杨振声以及聘请的青大教授到职。青岛大学向全国招生,有400余人报考,学生素质普遍偏低,经审核录取150余人,山东省籍占80%,其他省籍占15%,青岛本地占5%。

青岛大学7月份后正式开课,张道藩以负责的精神辅佐杨振声,确立了青岛大学的运转机制。1930年11月,青岛大学甄别大一新生的考试中,张道藩在审核中发现不少学生使用假文凭报考,按学校规定勒令离校,引起一部分学生的不满。

1930年12月4日,青大部分学生发起反甄别罢课活动。学生分成两派,一派成立护校团,拥护学校决定,反对罢课学生停课。一派罢课成立纠察队,反对学校当局处罚“假文凭报考”。两派在楼梯发生争执,教务长张道藩打电话调来警察保安队包围校舍。

学校当局布告开除闹学潮的学生,被除名者38人,罢课失败。据梁实秋称,对这次学潮的压制,张道藩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在警察不敢捉人时,是张道藩给警察壮胆”。梁实秋对校长杨振声的处境表

展开阅读全文 ∨

张蒋恋情

在法期间,张道藩向28岁的蒋碧微暗示爱意,无奈蒋碧薇罗敷有君,加以婉拒。而蒋碧薇在与徐悲鸿十多年的磕磕绊绊中,性格差异日益显露。31岁,徐悲鸿与他的女学生孙韵君过往甚密;39岁,徐悲鸿在报纸刊登了与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的启示,令18岁不出闺门就跟随徐悲鸿到处流浪,生儿育女的蒋碧薇感到莫大侮辱,爱情、亲情逐渐演变成了苦情和悲情。

至此,当张道潘再次向蒋表示爱意时,蒋遂与张道潘陷入凄苦缠绵的半生苦恋,三角里头又骤然复杂起来,情网纵横,网住了一圈人的命运与痛苦。蒋碧薇被弃而求自立,身为女人,蒋碧薇向往爱情的缠绵悱恻,夫妻恩爱永恒,渴望得到生活的和谐愉快,生命的圆润光辉,但她也追求灵魂的真实与完美,不愿虚伪承欢。她很清楚与张道潘的结合,会使她自与徐悲鸿分手后,数年来寻求自立的傲骨,坚强奋斗所博得的社会上的一点儿同情,必会尽付东流,也会因此伤害张道潘的法国妻子,并因之而遭到指责和唾弃。

张道潘在烽火战乱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