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王之涣简介

王之涣简介

淘名人 2023-08-14 21:57 热度: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文安任上,时年五十五岁。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王之涣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概述图取自山西永济鹳雀楼王之涣铜像)

基本资料

本名:王之涣

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688年

逝世日期:742年

主要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

主要成就:诗歌创作

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

人物生平

出身望族

王之涣在《旧唐书》《新唐书》均无传,《唐才子传》所记也甚简,说王之涣为蓟门人。唐人靳能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记载,王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则晋阳(今山西太原)为其原籍,祖上做官时移居绛州(今山西新绛)。

根据墓志铭推之可知王之涣生于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兄弟四人,他行次居末。当时太原王家为名门望族。王之涣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是因此而移家绛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

王之涣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从五陵年少游,不到二十岁便能精研文章,不到壮年,便已穷经典之奥。

仕途坎坷

唐玄宗开元年间,王之涣入仕,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此间赋《宴词》《送别》等诗。

开元十年(722年),王之涣与勃海李氏结婚,李氏乃冀州衡水县令李涤之第三女。

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由于遭人诬陷诽谤,辞去官职。

居家唱和

开元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影响

王之涣是盛唐的边塞诗人之一,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一同被世人称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其诗具有激越昂扬的个性风格,用词虽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诵。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这六首诗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其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正是这两首诗给王之涣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登鹳雀楼》寥寥二十字就写出落日山河的苍茫壮阔景色,以及登高望远、极目骋怀的一片雄心,诗境壮阔雄浑,诗思高远深邃,富有启示性,反映出盛唐士人开朗的胸襟。此诗“景入理势”,把道理与景物、情事融化得天衣无缝,看似不说理,而理自在其中。它是根据诗歌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历史评价

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尝或歌从军,吟出塞,皦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至夫雅颂发挥之作,诗骚兴喻之致,文在斯矣,代未知焉,惜乎。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唐之中叶,文章特盛,其姓名湮没不传于世者甚众。如河中府鹳雀楼有王之涣、畅当诗。畅诗曰:“迥临飞鸟上,高谢世人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王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人者,皆当时贤士所不数,如后人擅诗名者,岂能及之哉。

沈括《梦溪笔谈》:河中府鹳雀楼两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

计有功《唐诗纪事》:之涣,并州人,与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天宝间人。乐天作《滁州刺史郑昈墓志》云:“与王昌龄、王之涣、崔国辅连唱迭和,名动一时。”

辛文房《唐才子传》:之涣,蓟。人。少有侠气,所从游皆五陵少年,击剑

展开阅读全文 ∨

轶事典故

旗亭画壁

唐玄宗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诗人名声都很大,又都落魄不遇。有一天,天下着小雪。三位诗人一起到酒楼去,赊酒小饮。刚坐下不久忽有梨园中十几位歌妓,在伶官带领下,登楼会宴。于是,三位诗人为避喧闹进了里间。不多久,又进来四位妙龄女郎,皆是当时京都著名的歌妓。于是,王昌龄对高适和王之涣说:“我们三人都以诗知名,每每分不出高下。现在我们在此偷听诸歌妓歌唱,谁的诗入乐被歌最多,谁就为优。”三人都说好。

不一会儿,一位歌妓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于是,王昌龄用手在壁上一画,说道:“这是我的一首绝句。”不一会,有一位歌妓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这是高适诗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于是,高适也用手在壁上一画,说道:“这是我的一首绝句。”第三位唱的是“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半徘徊。玉颜

展开阅读全文 ∨

人际关系

关系

姓名

备注

曾祖

王信

唐朝安邑县令

祖父

王德表

文安县令

父亲

王昱

浚仪县令

叔父

王洛客、王景、王昌

李氏

冀州衡水县令李涤之第三女

堂弟

王之咸

长安县尉

王炎

王羽

李氏所生

堂侄

王绾

左赞善大夫

王昌龄

诗人

高适

诗人,曾任散骑常侍

崔国辅

诗人

郑胪

诗人

史料索引

《集异记》卷二(见《说郛一百卷》卷二十五)

《唐才子传》卷三《王之涣传》

《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

后世纪念

王之涣墓志

王之涣墓志是河南洛阳北邙山出土的墓志之一,全称为《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出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岑仲勉编著的《金石论丛》收录全文。《文物》杂志一九六一年第八期有影印件。

王之涣塑像

王之涣塑像位于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郊外黄河畔的鹳雀楼内。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唐代诗人王之涣在此创作千古绝唱《登鹳雀楼》一诗而名扬天下。此楼始建于北周,元初毁于战火。1997年重修,为四檐三层的仿唐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