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哲轩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陶哲轩
外文名:Terence Chi-Shen Tao
国籍:澳大利亚、美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出生日期:1975年7月17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主要成就:2006年获得菲尔茨奖 2007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2008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9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2013年当选西班牙皇家科学院海外院士 2014年当选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性别:男
血型:O型
语种:汉语、英语
人物经历
1975年7月17日,陶哲轩出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两岁时,父母就发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早慧,3岁半时被送进一所私立小学。然而,尽管智力明显超常,但他却不懂得如何与比自己大两岁的孩子相处。几星期后,父母明智地将他送回了幼儿园。在幼儿园的一年半时间里,由母亲指导,他自学了几乎全部的小学数学课程。其间,父母开始阅读天才教育的书籍,并且加入了南澳大利亚天才儿童协会,他也因此结识了其他的天才儿童。
1980年,5岁时父母将他送到离家两英里外的一所公立学校,因为这所小学校长向他们承诺可以为陶哲轩提供灵活的教育方案。一入学,陶哲轩就进了二年级,但他的数学课则在五年级上。
1982年,7岁时开始自学微积分,小学校长在他父母的同意下,主动说服了附近一所中学的校长,让陶哲轩每天去该校听中学数学课。之后陶哲轩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内容是关于用Basic程序计算完全数。
1984年,8岁半时升入了中学,经过一年的适应后,他
主要成就
陶哲轩科研成就
陶哲轩是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代数数论等接近10个重要数学研究领域里的大师级数学家。
陶哲轩在应用数学研究领域也很有成就,如与他人共同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指导理论(即:数字压缩成像技术),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在信息论、信号和图像处理、医疗成像、模式识别、地质勘探、光学和雷达成像、无线通信等领域受到关注,并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为2007年度“十大突破性技术”。
2015年9月17日,陶哲轩宣布证明了保罗·埃尔德什(Erd s Pál)在1932年提出的埃尔德什差异问题(the Erdós discrepancy problem)存在,这是个困扰学术界80多年的问题。
科研项目
项目时间 | 项目来源 |
---|---|
1997年—2000年 | 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Summer grant DMS 9706964) |
2013年 | 国家科学基金会(Nat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陶哲轩的父亲陶象国和母亲均毕业于香港大学。父亲陶象国在上海出生并在香港受教育,后来成了一名儿科医生。母亲梁蕙兰是物理和数学专业的高材生,曾做过中学数学教师。1972年,夫妇俩从香港移居澳大利亚。
人物轶事
陶哲轩在中学期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位教授将陶象国夫妇和陶哲轩邀请到美国,游历了三个星期。夫妇俩曾请教费弗曼和其他数学家,陶哲轩是否真的是天才。“还好我们做了肯定答复,否则今天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傻瓜。”费弗曼回忆说。他曾参加SAT(美国高考)数学部分的测试,得了760分的高分(800分为满分)。
1985年,72岁的埃尔德什到澳大利亚讲学,在学校的安排下,10岁的陶哲轩拜见了埃尔德什。大师认真审阅陶哲轩写的论文。后来埃尔德什还写信推荐陶哲轩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2013年埃尔德什诞辰100周年时,陶哲轩将自己与埃尔德什合影的珍贵照片放在其博客上,以表怀念和感激。
陶哲轩主
人物评价
菲尔茨奖看重的是原创思想,陶哲轩这次获奖主要是他在数论、调和分析和组合分析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恭庆评)
特里(陶哲轩的英文昵称)就是数学界的莫扎特,才华横溢,他总能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化繁为简,他称得上是当今世界最好的数学家;而且他的合作能力很强,世界上最出色的数学家都喜欢和特里一同工作,他的合作者能够组建成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学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前数学系主任约翰·加内特JohnGarnett评)
陶哲轩是一位解决问题的顶尖高手,他的兴趣横跨多个数学领域,包括调和分析、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组合论。(菲尔兹奖组委会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