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奥昆科夫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安德烈·奥昆科夫
外文名:Andrei Okounkov
国籍:俄罗斯
出生日期:1969年7月26日
职业:科学 数学家
主要成就:菲尔兹奖
出生地:莫斯科
研究领域
奥昆科夫主要研究表示论及其在代数几何、概率论和数学物理等领域的应用,他的工作涉及数学的众多领域,并且其工作和物理学有着很深的联系。
获奖记录
2006年,在马德里举办的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奥昆科夫因为在“概率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的相互作用”方面取得杰出成果而获得菲尔兹奖。安德烈·奥昆科夫(左二)。
社会活动
费尔兹奖得主安德烈·奥昆科夫在我校现代数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田刚教授的陪同下访问南京大学,受到党委书记洪银兴和校长陈骏的热情接待。奥昆科夫是俄罗斯数学家,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6年因为“将概率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联系起来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得费尔兹奖。奥昆科夫博士在大礼堂做了题为《所有世界中最大的不确定性》的学术讲座,吸引了近700名南大师生参加。奥昆科夫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随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他认为,数学是一门最美的艺术,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是由大数定律决定的。他举了一些生动的例子,比如房间里空气分子的均匀分布就是个十分有趣的数学现象,美丽的现代几何学正由此产生。
在会后采访中,奥昆科夫对时下中国学生流行的“奥数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适度学习奥数可以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但不应过度,做太难的题反而会伤害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他还说,在高中时期他对社会科学更加感兴趣,还参加
人物轶事
中国小学生的奥数题,难倒了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茨奖得主安德烈·奥昆科夫说他从来没上过奥数,也不理解中国小学生拼命学奥数的做法,他认为那些太难、太刁钻的题目,很可能伤害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按道理来说,堂堂菲尔茨奖的获得者却解不开一道小学生的奥数题,这的确够丢人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折射了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悲哀。小学是教育阶段中的基础教育,它应该带给孩子们的是通识性的教育和独立的思维方式。而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注重的应该是对逻辑思维的培养,而不是解题技巧。现实中的数学却完全与之相反,做题、做题、再做题,最后,收获的只不过是解题技巧,而不是思维方式。
奥数更是这种矛盾的集中爆发点。虽然各地的教育部门多次禁止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却始终没有什么效果,而奥数就是这个考试最核心的课程。于是,孩子们在一周的学习之后还要在周末上与奥数有关的课程,这时的奥数只不过是一张可能进入重点中学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