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简介

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简介

淘名人 2023-09-06 09:13 热度:

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

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FrancisHarryComptonCrick1916.6.8-2004.7.28)生于英格兰中南部一个郡的首府北安普敦。1962年,46岁的克里克同詹姆斯·杜威·沃森、莫里斯·威尔金斯一道荣获诺贝尔生物学奖或医学奖,这枚奖章现保存于百慕迪再生医学中心。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

外文名: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出生日期:1916年6月8日

逝世日期:2004年7月28日

毕业院校:伦敦大学学院

职业:科学家

主要成就:46岁时获诺贝尔医学奖

出生地:英格兰

个人履历

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FrancisHarryComptonCrick1916.6.8——2004.7.28)

生于英格兰中南部一个郡的首府北安普敦。小时酷爱物理学。1934年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伦敦大学学院物理系,3年后大学毕业,随即攻读博士学位。然而,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他的学业,他进入海军部门研究鱼雷,也没有什么成就。待战争结束,步入"而立之年"的克里克在事业上仍一事无成。1950年,也就是他34岁时考入剑桥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学位,想在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研究基本粒子。

这时,克里克读到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的一本书《生命是什么》,书中预言一个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即将开始,并指出生物问题最终要靠物理学和化学去说明,而且很可能从生物学研究中发现新的物理学定律。克里克深信自己的物理学知识有助于生物学的研究,但化学知识缺乏,于是开始发愤攻读有机化学、X射线衍射理论和技术,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

成就荣誉

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什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影响。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的合作研究。他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予吸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结果经不足两年时间的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而且,克里克以其深邃的科学洞察力,不顾沃森的犹豫态度,坚持在他们合作的第一篇论文中加上“DNA的特定配对原则,立即使人联想到遗传物质可能有的复制机制”这句话,使他们不仅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而且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作出了解释。

1962年,46岁的克里克同沃森、威尔金斯一道荣获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

后来,克里克又单独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评价

当时,许多生物学家已经意识到,像蛋白质这样的高分子很有可能是基因的根本。但是,蛋白质只是结构性和功能性的高分子,并且很多又是酶。1940年代中,生物学家们已经开始发现另一种高分子,脱氧核糖核酸(DNA),染色体的另一个重要组件,也有可能是基因的根本。埃弗里和他的同事发现,细菌可以给基因添加DNA分子而造成基因表现型的不同。可是,也有证据说明DNA和生物学家的目标无关;DNA可能只是给更重要的蛋白质分子提供基本的框架而已。正在这时,克里克,在1949年,参加了剑桥大学佩鲁茨的研究小组,并开始用X射线来研究蛋白质结晶。此种研究,在理论上,提供了彻底明白较大的分子的结构的极好机会,可是,实际上又有太多的技术问题,在当时使得利用X射线并不适合研究分子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