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毕晓普简介

毕晓普简介

淘名人 2023-09-07 15:55 热度:

毕晓普

毕晓普,美国微生物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1989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基本资料

中文名:毕晓普

国籍:美国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

职业:微生物学家

主要成就:诺贝尔医学奖

性别:男

人物简介

毕晓普(M.Bishop)美国微生物学家,因与H.E瓦尔默斯一起阐明癌症起源的机理,发现癌基因而共获198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2年,科学家迈克尔·毕晓普对于癌基因曾简洁地将癌基因描述为“引起恶性肿瘤的基因,它们最初在病毒中被发现,但它们的演化史表明,正常脊椎动物细胞含有这些基因,当它们异常表达时能导致恶性生长。”

鉴于毕晓普在癌基因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使他于1989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毕晓普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最后两年里,由于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的两位病理学家Castteman及Taft接受他到病理实验室工作一年,使他在医学院的最后两年的学习受益良多。

毕业后,他又在MGH作了2年住院医师,然后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病毒。

毕晓普在NIH的导师是Levintow,课题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复制,并研究动物病毒是否有助于弄清脊椎动物细胞的秘密进行探讨。

Levi

展开阅读全文 ∨

逆转录病毒

毕晓普与Levintow一起工作时,逆转录酶已被发现,这使毕晓普考虑复制逆转录病毒。

在这方面的早期成果,包括描述逆转录酶将RNA拷贝进DNA中;受感染细胞中病毒RNA的鉴定;以及在正常细胞及感染细胞中病毒DNA的识别及描述。

毕晓普等将他们对逆转录病毒转导的证据进行整理,将结果归纳为Src位于病毒基因组靠近3'端的一个单一基因以外的逆转录病毒基因;它可帮助弄清何种基因损伤使正常细胞基因转变成癌基因;探讨原癌基因对人类癌症起源的作用;通过数种实验策略增加原癌基因的种类;对正常生物体(有机体)内的原癌基因的生理功能进行研究,以及发现由Src编码的蛋白激酶。

研究癌症机理

1970年,毕晓普同H.E瓦尔默斯合作,着手验证这样一个假说——正常体细胞里也有一些静止的病毒癌基因,一旦被激活,它们可以致癌。

用已知可以在鸡中致癌的劳斯肉瘤病毒,作为实验材料,他们发现,,在健康细胞中,也存在一个基因,其结构同病毒中的致癌基因相似。

1976年,他们发表了他们的发现,声称病毒是由正常细胞得到这个致癌基因。

病毒感染细胞,并开始复制时,它把这个基因整合到自身的遗传材料中去。

以后的研究还表明,这样的基因可通过几种方式致癌,甚至没有病毒的参与,这种基因也可被某些化学致癌物转化,成为造成细胞不受限制地增生的形式。

因为毕晓普和瓦慕斯发现的机制,似乎为一切癌瘤的发生所共有,所以他们的工作对于癌瘤研究贡献极大。

至1989年,科学家已在动物中鉴定出40个以上的,具有致癌潜能的基因。

从而他们也否定了以前的看法,癌基因必然源自病毒。

毕晓普因与H.E瓦尔默斯一起,说明了位于细胞核内的原癌基因正常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