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保罗·格林加德简介

保罗·格林加德简介

淘名人 2023-09-08 07:51 热度:

保罗·格林加德

保罗·格林加德(PaulGreengard,1925年~2019年4月13日),美国生物医学家,因发现了多巴胺和一些其他脑内的传送物在神经系统的运作原理,并因此成为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获奖者之一。

基本资料

中文名:保罗·格林加德

外文名:Paul Greengard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25年

逝世日期:2019年4月13日

毕业院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职业:学者 教授

主要成就: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出生地:美国纽约

简介

保罗·格林加德(PaulGreengard)192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53年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分子与细胞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及教授。他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发现了多巴胺和其他的一些信号传递物质如何对神经系统发挥作用。

个人简历

格林加德1925年12月1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53年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

1953至1959年,于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国家医学研究所以及美国马里兰州国家卫生研究所生物化学博士后。

1959至1967年,任美国纽约州阿德斯雷市Geigy研究实验室生物化学部主任。1961至1970年,任美国纽约市爱因斯坦医学院药理学访问副教授和教授。

1968至1983年,任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耶鲁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

1983年至今,任美国纽约市洛克菲勒大学分子与细胞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及教授。

2000年保罗·格林加德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家庭

保罗·格林加德有两子一女。

研究成果

早在五十年代末,科学家们就发现突触前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例如:谷氨酸),与突触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造成其离子通道打开,离子进出细胞,神经电信号就从突触前传到突触后细胞了。这叫快速突触传递。六十年代末,发现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另一类神经递质,但它们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格林加德发现多巴胺这一类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不造成其离子通道打开,而是促使细胞产生产生第二信使来传递信息。

这类突触传递信息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它引起的神经细胞功能改变的持续的时间从几秒钟到几小时不等。慢速突触传递对维持脑的基本功能(如:清醒状态、情绪、意识等)都很重要。它还能调控快速突触传递,从而使得运动、知觉和语言成为可能。

今年已经74岁高龄的格林加德4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理学研究。谈到得知获奖消息时的心情,格林加德说他感到“心在震颤”。同格林加德一道分享欢乐的还有他的家人、同事和朋友,格林加

展开阅读全文 ∨

多巴胺的概述

多巴胺影响

多巴胺(Dopamine)(C6H3(OH)2-CH2-CH2-NH2)由脑内分泌,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它正式的化学名称为4-(2-乙胺基)苯-1,2-二醇,简称“DA”。ArvidCarlsson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赢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爱情其实就是脑里产生大量多巴胺作用的结果。所以,吸烟和吸毒都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使上瘾者感到开心及兴奋。根据研究所得,多巴胺能够治疗抑郁症;而多巴胺不足则会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严重会令病人的手脚不自主地震动或导致帕金森氏症。最近,有科学家研究出多巴胺可以有助进一步医治帕金森症。治疗方法在于恢复脑内多巴胺的水准及控制病情。

常用其盐酸盐,为白色或类白色有光泽的结晶;无臭,味微苦;露置空气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人脑与电脑

人脑中共有数千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通过一个异常复杂的神经网络相互连接。由一个神经细胞传往另一个神经细胞的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化学传送器进行,这种信号传送在特殊的接触点进行,这种接触点被称作神经键。一个神经细胞可以与其他神经细胞进行上千条类似信息的传送。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在北京说,从理论上讲,将来有一天,人脑可能被电脑取代。

中国二00二年科技活动周昨天开幕,格林加德应邀为该活动周做首场专家报告,他在报告时作出上述表示。

中国人习惯称计算机为电脑,电脑能代替人脑吗?格林加德对此的回答是,从某种角度看现在是可以的,人脑有很大一部分能被电脑取代。他举例说,像IBM公司的“深蓝”电脑一九九七年就曾击败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科学家通过电脑来解析人类基因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但从另外角度看,电脑又不能取代人脑。“电脑能写诗吗?能像莎士比亚一样进行创作吗?”格林加德用一连串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