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托马斯·苏德霍夫简介

托马斯·苏德霍夫简介

淘名人 2023-09-08 17:49 热度:

托马斯·苏德霍夫

托马斯·苏德霍夫(ThomasC.Südhof,1955年12月22日生于德国哥廷根),德国生物化学家,以研究突触传递知名。自1986年以来聚德霍夫博士的研究已经阐明了许多主要的蛋白介导突触前功能。2013年,他和理查德·舍勒分享了拉斯克基础医学奖。2013年受聘中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同年,他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基本资料

中文名:托马斯·苏德霍夫

外文名:Thomas C. Südhof

国籍:德国

出生地:德国哥廷根

出生日期:1955年12月22日

主要成就:2013年受聘中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 201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个人简介

托马斯·苏德霍夫于1955年出生在德国的哥廷根。曾就读于乔治-奥古斯特大学。并于1982年,在那里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MD),并于同年获得神经化学博士学位。1983年,他前往美国达拉斯的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担任博士后研究工作,与迈克·布朗和约瑟夫·戈德斯坦(198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共事,之后,到了1991年,聚德霍夫成为霍华德·休斯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从2008年起,他开始担任斯坦福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理学教授。2013年,他和理查德·舍勒一起获得了拉斯克基础医学奖。2013年5月,获聘中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

人类身体中每一个细胞都像是个生产分子的工厂,比如胰岛B细胞不断生产胰岛素,神经细胞不停地生产神经传导素。这些分子需要被运送出细胞、送往不同的地方,包装它们的东西被称作“囊泡”。获得2013年诺贝尔奖的这三位科学家就发现了这些运输行为的原理:细胞货物是如何在准确的时间内被送往准

展开阅读全文 ∨

获奖过程

2013年10月7号17时30分(北京时间),揭晓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布会按惯例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举行。,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戈兰·汉松宣布了获奖者名单和获奖原因。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解答了细胞如何组织其内部最重要的运输系统之一——囊泡传输系统的奥秘。谢克曼发现了能控制细胞传输系统不同方面的三类基因,从基因层面上为了解细胞中囊泡运输的严格管理机制提供了新线索;罗思曼20世纪90年代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复合物,可令囊泡基座与其目标细胞膜融合;基于前两位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祖德霍夫发现并解释了囊泡如何在指令下精确地释放出内部物质。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三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细胞如何在准确的时间将其内部物质传输至准确的位置,揭示出细胞生理学的一个基本过程。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20万美元),获奖的三位科学家将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评价

三位获奖者也都凭借自己的成就在此之前分别获得过业界肯定。出生于德国的生物化学家托马斯·苏德霍夫以研究突触传递而知名,自1986年以来苏德霍夫博士的研究已经阐明了许多主要的蛋白介导突触前功能。今年他刚刚才和另一位科学家理查德·施勒(RichardH.Scheller)共同获得“拉斯克基础医学奖”——这个奖项被誉为“美国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它同时也是世界生物医学领域最有名的奖项之一。

简英奇·亨特

“这些美妙的发现对了解人体非常重要,同时对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免疫失调等各器官疾病的研究有显著意义。”瑞典卡罗琳研究所临床肿瘤学教授简英奇·亨特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贝尔·维克尼

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大学分子生物学家贝尔·维克尼认为,这份奖“早就应该来了”。他称,该奖“反映了一个分子生物学的根本难题,而这些科学家以三种非常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

关于托马斯·苏德霍夫受聘中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的趣谈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在苏德霍夫看来,任何科学家都不能“计划着”去得诺贝尔奖,“它只关乎科学,得到诺奖是没有捷径的”。

托马斯·苏德霍夫(ThomasSüdhof)先生并没想到自己会拿到诺贝尔奖。

2013年10月初,当接到诺贝尔奖组委会打来的电话时,这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正在赶往西班牙的路上,当天下午要去作一个学术报告。他起初以为是同行打来电话给他指路,于是就把车开进一个停车场以便接电话,没想到这是来自瑞典的电话。

“我甚至当时都有点儿迷路了。”苏德霍夫事后回忆道。

这位1955年出生于德国的科学家与来自美国的詹姆斯·罗斯曼(JamesRothman)和兰迪·舒克曼(RandySchekman),凭借在“细胞物质运输”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而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值得一提的是,苏德霍夫还是一位“中国的女婿”。她的太太陈路也是一位在生命科学领域颇有建树的科学家,曾摘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