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
外文名:Louis Victor·Duc de Broglie
国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迪耶普
出生日期:1892年8月15日
逝世日期:1987年3月19日
毕业院校:巴黎大学
职业:物理学家
代表作品:波动力学导论
主要成就:创立物质波理论 192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学位:博士
人物经历
家世背景
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出生在法国一贵族家庭,是家中次子。德布罗意家族自17世纪以来在法国军队、政治、外交方面颇具盛名,数百年来在战场上和外交上为法国各朝国王服务,1740年被路易十五封为德布罗意公爵,封号由一家之长承袭,第一代公爵的儿子曾在七年战争中为哈布斯堡家族出力作战,获得神圣罗马帝国亲王封号,赐予家族中每一个成员。德布罗意家族祖父J·V·A·德布罗意(1821-1901年)是法国著名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1871年当选为法国国民议会下院议员,同年担任法国驻英国大使,后来还担任过法国总理和外交部长等职务。当德布罗意的长兄、实验物理学家第六代德布罗意公爵莫里斯(Mauriee)死后,他在1960年就成为法国公爵兼德国亲王,但一生生活简朴,平易近人,把毕生献给了科学事业。
求学生涯
德布罗意父母早逝。他从小就酷爱读书,中学时代显示出文学才华,18岁开始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历史,1910年获文
个人生活
1960年,路易的哥哥摩里斯逝世,路易成为第七代德布罗意公爵(7thducdeBroglie)。路易从未结婚,一辈子单身,有两位忠心耿耿的随从。他喜欢过平俗简朴的生活,卖掉了贵族世袭的豪华巨宅,选择住在平民小屋。他深居简出,从来不放假,是个标准的工作狂。上班通勤,他喜欢步行,或搭巴士,不曾拥有私人汽车。对人彬彬有礼,他绝不发脾气,是一位贵族绅士。
1987年3月19日,德布罗意逝世,享年九十五岁。
主要成果
物质波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布罗意在埃菲尔铁塔上的军用无线电报站服役。平时爱读科学著作,特别是庞加莱、洛伦兹和朗之万的著作。后来对普朗克、爱因斯坦和玻尔的工作发生了兴趣,转而研究物理学。退伍后跟随朗之万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他的兄长莫里斯·德布罗意是一位研究X射线的专家,路易斯·维克多·德布罗意曾随莫里斯一道研究X射线,两人经常讨论有关的理论问题。莫里斯曾在1911年第一届索尔威会议上担任秘书,负责整理文件。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关于辐射和量子论。会议文件对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有很大启发。莫里斯和另一位X射线专家亨利·布拉格联系密切。亨利·布拉格曾主张过X射线的粒子性。这个观点对莫里斯很有影响,所以他经常跟弟弟讨论波和粒子的关系。这些条件促使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伊深入思考波粒二象性的问题。
法国物理学家布里渊(M.Brillouin)在1919年——1922年间发表过一系列论文,提出了一种能解
荣誉奖项
由于德布罗意的杰出贡献,他获得了很多的荣誉。
1929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彭加勒奖章,同年又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2年,获摩纳哥阿尔伯特一世奖。
1933年,德布罗意成为法国科学院的院士,也是科学院从1942年开始的永久秘书。
1933年10月12日,他荣膺法兰西学术院第一席位的院士。那时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占领法国期间,很多院士或者过世,或被俘虏,学术院无法达到选举所必需的最少二十位人数。但因这是特别时期,在参与的十七位院士都一致投赞成票的状况之下,学术院接受了这选举结果。
1934年就被遴选为院士的哥哥摩里斯,在学术院历史中,尚无前例地代表全院,欢迎路易成为新院士。
1942年以后任数学科学常务秘书。
1938年,因为德布罗意在理论物理学的杰出贡献,德国物理学会颁给他最高荣誉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1952年,由于德布罗意热心教导民众科学知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授予他一级卡琳加奖(Ka
主要著作
《波动力学导论》(1929);
《物质和光:新物理学》(1939);
《物理学中的革命》(1953);
《海森伯不确定关系和波动力学的概率诠释》(198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