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纳·海森堡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沃纳·卡尔·海森堡
外文名:Werner Karl Heisenberg
别名:沃纳·卡尔·海森伯格
国籍:德国
民族:日耳曼人
出生日期:1901年12月5日
逝世日期:1976年2月1日
毕业院校:德国慕尼黑大学
职业:学者、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不确定性原理、矩阵力学
出生地:德国维尔茨堡
代表作品:《量子论的物理学基础》《关于流体流动的稳定和湍流》
博士导师:阿诺德·索末菲
博士学生:费利克斯·布洛赫,爱德华·特勒
性别:男
学位:博士
人物生平
海森堡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有作为的科学家之一。23岁的海森堡于1925年创立了矩阵力学,并提出不确定性原理及矩阵理论。量子力学是人们研究微观世界必不可少的有力工具。由于对量子理论的新贡献,他于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海森堡还完成了核反应堆理论。由于他取得的上述巨大成就,使他成了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和原子物理学家。公元1901~公元1976,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卡尔·海森堡由于在取得整个科学史上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创立量子力学,并运用量子力学发现同素异形氢”,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普遍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它是物理学的最基本分支,又是最基础学科。在20世纪初的年月里,人们逐渐认识到公认的力学定律不能描写极其微小物体如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行为;他们对此感到迷惑不解,忐忑不安,因为公认的定律应用于宏观物体(即比个体原子大得多的物体)时是白璧无瑕,完美无缺的。
第二次
主要成就
量子力学
1925年,维尔纳·海森堡提出了一个新的物理学说,一个在基本概念上与经典牛顿学说有着根本不同的学说。这个新学说──在海森堡的继承人做了某些修正后──取得了光辉的成果,今天被公认为可以应用于所有的物理体系,而不管其类型如何或规模大小。
用数学能演证出:在只涉及宏观体系的情况下,量子力学的预测不同于经典力学的预测,不过由于两者在量上差别太小而无法度量出来(由于这种原因,经典力学──在数学上比量子力学简单得多──仍可用于大多数的科学运算)。但是在涉及原子量纲体系的情况下,量子力学的预测与经典力学的预测迥然各异;实验表明在这样的情况下,量子力学的预测是正确的。
海森堡学说所得出的成果之一是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这条原理由他在1927亲自提出,被一般认为是科学中所有道理最深奥、意义最深远的原理之一。测不准原理所起的作用就在于它说明了我们的科学度量的能力在理论上存在的某些局限性,具有巨大的意义。如
人物评价
除了获得马克斯·普朗克奖章、德国联邦十字勋章等奖章,诺贝尔物理学奖等奖项外,海森堡还被布鲁塞尔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和布达佩斯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头衔。他是伦敦皇家学会的会员、以及哥廷根、巴伐利亚、萨克森、普鲁士、瑞典、罗马尼亚、挪威、西班牙、荷兰、罗马、美国等众多科学学会的成员,德国科学院和意大利科学院的院士。1953年成为洪堡基金会的主席,欧洲核研究委员会德国代表团团长,日内瓦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上西德的代表。
人物争议
“海森堡之谜”
“海森堡之谜”主要指的是海森堡本人在二次大战期间主持纳粹德国核物理研究期间所起的作用,以及纳粹德国为什么没有利用他们当时在这方面的优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制造原子弹的国家。
战后,人们谴责与纳粹合作的科学家,自然针对海森堡的作用提出问题。对此,海森堡辩解说,他实际上是为纳粹在这方面的研究设置了种种障碍,才使得纳粹没有研制出原子弹。海森堡在1942年要求拨款时,也确实只要求了区区几百万当时的“帝国马克”,这对于研制原子弹简直就是开玩笑。但是,反对这样说法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海森堡确实是在为纳粹服务,只是他数学和理论计算能力较差,影响了研究信心和进度。
“哥本哈根之谜”
“哥本哈根之谜”本来是“海森堡之谜”的一部分,但也可自成一章。1941年9月,丹麦已被纳粹德国占领,但玻尔还没有离开丹麦,此时,海森堡和另外一名德国物理学家冯·魏茨泽克突然来到哥本哈根访问玻尔。直至今日,人们对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