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爱德华·米尔斯·珀塞尔简介

爱德华·米尔斯·珀塞尔简介

淘名人 2023-09-09 15:43 热度:

爱德华·米尔斯·珀塞尔

爱德华·米尔斯·珀塞尔(E.M.Purcell),1912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依利诺伊州的特落威尔(Taylorville)城。他先在依利诺伊州的马顿(Mattoon)公立学校受教育;1929年进入印第安纳州的普度(Purdue)大学电力工程系学习。然而,珀塞尔对物理学有着极大的兴趣。他在导师指导下做电子反射试验,并从中发现许多电子反射能够产生电子影像,而作为粒子的电子具有波的性质。

基本资料

中文名:爱德华·米尔斯·珀塞尔

外文名:E. M.Purcell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12年8月30日

出生地:依利诺伊州

性别:男

人物生平

大学毕业后,他被选为交流学生到德国的卡尔思鲁恩高等工业学校留学,在W·韦泽尔教授指导下学习。一年之后,他回国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两年之后,珀塞尔成为该大学讲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他来到麻省理工大学放射研究所进行微波雷达开发研究。许多微波波长都是1米以下的电磁波,人们可以将这种波的直线系统用于雷达。

珀塞尔这段经历在一生中十分有用;他亦因在这一研究所结识了许多著名科学家。后来珀塞尔发现了原子磁共振的吸收。“二战”结束后,他回到哈佛大学;1949年成为该校物理学教授。

珀塞尔对核磁共振研究是于1945年开始的。他认为,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具有很小的磁场,在原子核外有静磁场存在时,核的旋进运动就会开始。地球的自转轴也会产生周期26000公里的旋进运动。从外向输送电波时,这种电磁波的频率与原子核的旋进频率一致,这就是共振。

珀塞尔利用各种各样的固体和液体试验材料,测定共振频率构成这种材料的原子旋

展开阅读全文 ∨

成就及荣誉

核磁共振应用于医学

核磁共振(NMR)在医学上的应用,一般是在其他检查手段所不及的时候使用。

诸如对人体肿瘤的检查,是将人体置于很强的静磁场,氢原子的共振频率与相等的电磁波会瞬间产生;人体中的氢原子核磁共振就会形成放射电磁波,利用人体横断面的氢原子就能呈现人体断层画面。人们把这种检测方法叫做核磁共振(NMR)或计算机扫描画像(CT)。

与珀塞尔一同发现核磁共振的还有瑞士物理学家菲力克斯·布罗赫(FelixBloch)。由于珀塞尔和布罗赫同时发现核磁共振现象,1952年,他们一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就在珀塞尔等人研究核磁共振之后,又有人开发出利用质子和X射线的CT法。

氢原子发出电波

1951年,亦即珀塞尔获得诺贝尔奖的前一年,他的研究小组从宇宙空间的氢原子中,成功地观测到波长21厘米的微波。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荷兰的延·沃尔特(JAN·Oort1900-1992年)等人从理论上预言的一种波,而在此之前的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