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博特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瓦尔特·威廉·格奥尔格·博特
外文名:Walther Wilhelm Georg Bothe
国籍:德国
出生日期:1891年1月8日
逝世日期:1957年2月8日
毕业院校:洪堡大学(学士,硕士,博士)
主要成就:195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出生地:奥拉宁堡
人物生平
早年
瓦尔特·博特于1891年1月8日出生在德国柏林附近的奥拉宁堡。1908年至1912年在柏林洪堡大学学习物理学,导师是马克斯·普朗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获得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作为囚犯被俄国囚禁在西伯利亚历时一年,这一年,他致力于数学和俄语的学习,1920年被送回德国,此后一直在柏林洪堡大学任教,同时在柏林的国家物理工程研究所(Physikalisch-TechnischeReichsanstalt)工作,直到1930年被任命为吉森大学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主任。
研究
博特的科研工作从原子核物理学的广泛领域,他的研究结果带来了新的应用前景和方法。
一战后博特在柏林的国家物理工程研究所与汉斯·盖格尔(HansGeiger)合作,他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在那里完成的。他发现如果单个粒子被两个或多个盖格尔计数器探测到,这些探测到的脉冲在实践中将是同时发生的。利用这种现象,他在1924年发明了“符
获得荣誉
博特是海德堡科学学会、哥廷根科学学会、莱比锡萨克森科学学会的会员,被授予马克斯·普朗克奖章、联邦十字勋章和骑士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