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阿格·玻尔简介

阿格·玻尔简介

淘名人 2023-09-10 10:18 热度:

阿格·玻尔

A.玻尔是N.玻尔和M.玻尔夫妇的第四个儿子。他生于1922年,也就是他父亲荣获诺贝尔奖的那年。在他童年时代,父母亲住在哥本哈根的理论物理研究所,那些被吸引到该研究所的志同道合的杰出的科学家们便成了玻尔家孩子们的叔叔:克拉茂斯叔叔、克莱茵叔叔、仁科叔叔、海森堡叔叔和泡利叔叔等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阿格·玻尔

外文名:Aage Niels Bohr

国籍:丹麦

出生日期:1922年6月19日

逝世日期:2009年9月9日

毕业院校:哥本哈根大学

职业:物理学家

出生地:哥本哈根

经历

A·玻尔,全名为阿格·尼尔斯·玻尔(AageNielsBohr),于1922年6月19日出生在丹麦哥本哈根,他是20世纪世界物理学泰斗、量子物理学先驱尼尔斯·玻尔(NielsH·D·Bohr,1885-1962)的第四个儿子。几个月后,他父亲因对原子结构理论的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追随父亲的足迹,阿格在原子核物理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于1975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格从小就在一群卓越科学家——“克莱默斯叔叔(亨德里克·克喇莫斯)”、“克莱茵叔叔(奥斯卡·克莱因)”、“仁科叔叔(仁科芳雄)”、“海森伯叔叔(海森堡)”和“泡利叔叔(泡利)”等——的身边长大(他们都与阿格的父亲共事过),在嘉士伯荣誉公寓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从1932年起,阿格的父母经常在那儿接待学者、艺术家和公众人物。就在纳粹德国占领丹麦后不久的1940年,他开始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物理学学位。

1943年10月,N·

展开阅读全文 ∨

成就

自从大学学习结束后,A·玻尔就与N·玻尔研究所保持联系。1956年,阿格回到哥本哈根大学,1963年接替父亲成为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70年之后,他减轻了自己的行政事务职责,专心于研究工作,但他仍担任北欧理论原子物理研究所所长。

阿格和莫特尔森在《原子核结构》、《单粒子运动》(1969)和《核变形》(1975)等专著中系统地阐述了他们对原子核的理解。1975年,阿格、北欧理论原子物理研究所(NORDITA)的本·R·莫特尔森(BenRoyMottelson)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利奥·J·雷恩沃特(LeoJ.Rainwater)三人因发现原子核内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以及基于这一联系而发展的原子核结构理论而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奖之后,阿格成为了北欧理论原子物理研究所所长,任期至1981年;1982年,他开始与欧雷·乌尔夫贝克(OleUlfbeck)合作开设一门新的研究生课程“量

展开阅读全文 ∨

生活

阿格酷爱古典音乐,对钢琴演奏颇有热情。他于1950年与玛丽埃塔·索菲(MariettaSoffer)在纽约结婚,生有两男一女。索菲于1978年去世。1981年,本特·M·夏夫(BenteM.Scharff)成为阿格的第二任妻子。第一任妻子的去世对阿格打击很大,在这个十字路口上,他慎重地调整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卸去了在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和北欧理论原子物理研究所担任的领导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