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利昂·莱德曼简介

利昂·莱德曼简介

淘名人 2023-09-10 19:17 热度:

利昂·莱德曼

利昂·莱德曼(1922年7月15日-2018年10月3日),男,著名粒子物理学家,出生于纽约,1946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58年后任该校教授,1979-1989年曾任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主任,并主持设计了超导超级对撞机建造计划。利昂·莱德曼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美国科学促进会理事会主席。他在粒子物理实验领域成果卓著,并因“中微子束方法及通过发现μ中微子验证轻子的二重态结构”而荣获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8年10月3日,利昂·莱德曼在爱达荷州去世,终年96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利昂·莱德曼

出生日期:1922年7月15日

逝世日期:2018年10月3日

毕业院校:哥伦比亚大学

职业:粒子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198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出生地:美国纽约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22年7月15日,利昂·莱德曼出生于美国纽约。

1931年,泡利为了解释b衰变的连续能谱,提出了中微子假说。

1934年,费密建立b衰变理论,间接地证明了中微子的存在。但是,很长时间人们未能直接地观测到中微子,也不知道应如何去测量它。

1956年,发现中性K介子;

1965年,发现反氘核;

1977年,发现γ粒子;他研究强子碰撞中轻子对的产生,开创了实验高能物理学的新方向;他最早在π-μ-e衰变过程中对李、杨宇称不守恒原理做出实验检验等等。莱德曼一生硕果累累。

1988年,与施瓦茨,施泰因贝格一起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物成就

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伊利诺斯州巴塔维亚(Batavia)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莱德曼(LeonM。Lederman,1922—)、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顿维(MountainView),数字通讯公司(DigitalPathways,Inc)的施瓦茨(MelvinSchwartz,1932—)和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斯坦博格(JackSteinberger,1921—),以表彰他们在发展中微子束方法以及通过μ子中微子的发现显示轻子的二重态结构所作的贡献。

发现轻子的二重态结构

196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利昂·莱德曼、施瓦茨和斯坦博格等人,想到可以用加速器来产生中微子。他们在纽约长岛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加速器上用质子束打击铍靶以产生p介子束流。p介子在飞行中衰变为m子,同时放出一个中微子。他们让p介子束流通过很大质量的铁块,使绝大部分的m子都被吸收掉,留下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过铁块的

展开阅读全文 ∨

世人印象

《上帝粒子》一书中不时流露出来的真情,展示了一个真诚、谐趣、可爱的莱德曼形象。例如他谈到“科学家之间能力的差距也是巨大的”:这是允许的,因为科学既需要建筑大师,也需要混凝土操作工人。我们之中有权威无上的人,有绝顶聪明的人,有心灵手巧的人,有直觉灵敏的人。但对于科学来说,最最重要的还是——运气。这里面甚至也有傻瓜和笨蛋!

据莱德曼说,对于他的这个观点,他的母亲有一次抗议道:“(笨蛋)你是莱德曼指别人相对你来说的吧。”他的回答很干脆:“不,妈妈,是像其他的笨蛋一样笨。”他母亲又问:“那他是怎样得到博士学位的?”莱德曼答道:“坐臀,妈妈。”他接着解释说:坐臀是一种耐着性子把工作干完的能力,一遍又一遍地做,直到把工作完成。那些颁发博士学位的也是人——迟早他们会让步的。

莱德曼甚至还坦率地披露了他对于同行、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的偏见,以及他还没获得诺贝尔奖时的那种“酸葡萄”心理。他在书中写道

展开阅读全文 ∨

关注教育

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利昂·莱德曼(Leon。Lederman)教授是国际科学理事会能力建设委员会成员。他对小学的科学教育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在召开的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能力建设委员会(CCBS)2000年例会,即“小学科学与数学教育国际会议”上,他颇感兴趣地介绍了他对小学科学与数学教育的看法以及“Handson(动手做)"教育方案的具体内容。终身从事物理学研究,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一最高荣誉,却对小学科学与数学教育如此热衷,利昂·莱德曼教授首先对我们的疑惑做了解释。他始终对所有的科学领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对人类在20世纪百年的发展有深刻认识:正是科学,使人类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高科技世界,人们的生活与思维也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变化。作为一名曾经从事教学工作的科学家,利昂·莱德曼教授认为要把科学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孩子未来的性格更多是由他们的早期经验所致,从小

展开阅读全文 ∨

自我评价

“它过于复杂,有许多过于武断的参数。”利昂·莱德曼说,“我们其实不明白,为了创造我们都知道的宇宙,造物主干吗要转动20个门把来设定20条参数。”“我们深深地感到,这幅图画并不美丽。”

——利昂·莱德曼在1985年的一部电视片里评价夸克标准模型不大优美,不大简明。

莱德曼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时,开玩笑地说:“我没有更早得到诺贝尔奖,是因为他们不能决定为了什么发现而授予我诺贝尔奖”。莱德曼以毕生精力从事高能物理实验,做出了多项发现,许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直到此时,他已经66岁了,还活跃在实验研究的前沿上,担任著名实验研究基地——美国费米加速器实验室(FNAL)所长。

科学著作

《基本粒子物理学史》派斯(A·Pais)著,杨建邺等译,武汉出版社2002年出版。作者是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家。该书包含了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巨量信息:从放射性的发现,量子物理的提出到夸克模型、杨-米尔斯场、弱电统一模型、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建立,最后还对大统一理论、超引力和超弦理论做了中肯的评述。作者作为当事者和一线的研究者,使全书呈现出诗史般的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英雄时代。

《基本粒子发现简史》杨振宁著,原为英文著作,译作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年出第一版,1979年第二次印刷。这本小册子简要地阐述了基本粒子物理学较早期的发现,强调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思想——比如对称性的观念是如何影响粒子物理研究的。特别是全书封面使用了荷兰著名画家艾舍尔的骑士图,寓意深刻,广为人知。

《寻觅基元:探索物质的终极结构》霍夫特(G·’tHooft)著,冯承天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作者为199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逝世

2018年10月3日,利昂·莱德曼在爱达荷州去世,终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