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杰罗姆·弗里德曼简介

杰罗姆·弗里德曼简介

淘名人 2023-09-10 19:50 热度:

杰罗姆·弗里德曼

杰罗姆·弗里德曼,美国物理学家,由于和理查德·泰勒一起进行有关电子与质子和束缚中子的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而共同分享了199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杰罗姆·弗里德曼

外文名:Jerome I. Friedman

国籍:美国

职业:美国物理学家

简介

(March28,1930—)

杰罗姆·弗里德曼,,与肯德尔(HenryW.Kendall,1926-)和理查德·泰勒(RichardE.Taylor,1929-)一起,因对电子与质子和束缚中子深度非弹性散射进行的先驱性研究以及因此而对粒子物理学中夸克模型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共同分享了199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研究过程

弗里德曼、肯德尔和理查德·泰勒有关电子与质子和束缚中子的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进行的。在建设SLAC时,泰勒负责磁铁和谱仪的安装,后来成了实验项目的总负责人;弗里德曼和肯德尔为谱仪研制了粒子探测器,后来负责处理实验数据,并在1972年代表实验小组全体成员作了总结报告。1967年,大型电子直线加速器建成并达到设计能量,作为试运行开始了一系列电子-质子散射实验,包括电子-质子弹性散射实验、正电子-质子弹性散射实验和电子-质子非弹性散射实验。但是,这些实验的结果只是证实了已有的结论。当入射电子能量进一步加大时,就进入了从未有人探索过的深度非弹性散射区域。这时,电子的能量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可以深入到质子内部,甚至将质子打碎。由于质子分裂成碎片要吸收更多的能量,散射电子的能量应当比平常低的多。然而,实验发现电子-质子深度非弹性散射的大角度散射截面比弹性散射的大

展开阅读全文 ∨

研究成果

后来,费恩曼把质子看成是点状部分子的复合体,把电子-质子深度非弹性散射看成是电子与质子内的部分子发生弹性散射。经过计算,证明布约肯的标度无关变量正是部分子动量与质子动量之比。就这样,费恩曼从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和标度无关性找到了部分子模型的重要证据。人们很快明白,部分子和夸克原来是一回事。另外,电子-质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还表明,盖尔曼在1962年提出的电中性粒子“胶子”有可能存在。1971年,韦斯柯夫(V.F.Weisskopf)和库提(N.Kurti)提出,正是这种“胶子”在夸克间传递强相互作用才使夸克组成强子。接着,1973年创立了量子电动力学;1979年丁肇中小组首先找到了支持胶子存在的证据。

意义

显见,电子-质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引起了粒子物理学的一系列新进展,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夸克-胶子”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