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佩尔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马丁·佩尔
外文名:Martin L. Perl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27年
逝世日期:2014年
毕业院校:布鲁克林理工学院(现纽约大学坦登工程学院)、哥伦比亚大学
职业: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1975年发现τ子(Tauon) 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
人物履历
佩尔1927年生于美国纽约。他的父母是犹太人,大约在1900年为了逃避贫困和反犹太主义,从俄国(原波兰领土)举家迁移到美国,在美国的贫民窟里定居。由于经营印刷业和广告公司,逐渐上升为中产阶级,才得以让佩尔进入较好的学校接受教育。父母认识到移民只有靠知识和文化才能在美国社会中立足,所以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佩尔也很争气,努力学习,在学校表现很好。1942年16岁就从高中毕业,中间跳了两级。他酷爱读书,什么书都读,每次去公立图书馆,都要借满六本书回家。然而,父母不赞成他把时间都花在书本上,要他多做户外运动,因为一个真正的美国孩子是很爱运动的,他们希望佩尔成为100%的美国人。所以佩尔特别喜欢下雨天,这样就可以留在家里读书。
有两本书对佩尔特别有吸引力。一本是《大众数学》,他从这里学到了微积分。另一本是《大众科学》。为了省钱,他没有买这两本书,而是一次一次地借来读,详细作笔记。他对机械也很有兴趣,读过
学术成果
1954年,佩尔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研读物理博士,那里有名师拉比教授。佩尔的博士论文是用原子束共振方法测量钠核的四极矩。原子束共振是拉比首创的方法,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拉比并没有手把手地教他实验技术,而是指导他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这是最重要的。当佩尔做出结果并急于发表时,拉比听说法国人用光学共振方法做出了类似的测量。就写信去询问。七八个星期过去了,来自法国的复信告诉拉比,那里确实得到了同样的答案,拉比这才让佩尔发表结果。这件事对佩尔很有教育意义。耽误一点时间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出错。与其争第一个没有把握的发表结果,不如第二个发表正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