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
外文名:HorstLudwigStörmer
国籍:德国
出生日期:1949年4月6日
毕业院校: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主要成就:1983年Otto-Klung奖 1984年美国物理学会Buckley奖 1998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出生地:德国法兰克福
职称:教授
人物经历
从数学开始
霍斯特·施特默父亲经营一家装饰店,母亲是初级中学的教师。施特默从小喜欢数学和科学,但在中学中德语、英语和法语科目却勉强及格,196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学习建筑学,他很快发现自己在这一专业没有天赋,便转学到法兰克福大学,但因为错过了物理学的注册时间,只能从数学开始学习,第二年转为物理学专业。施特默的硕士毕业论文是在维尔纳·马丁森(WernerMartienssen)的物理研究所完成的,由年轻的助理教授埃克哈特·赫尼希(EckhardtHoenig)任导师,他的研究方向是高敏感超导探测器,擅长发明和构造复杂的仪器设备来解决物理问题。后来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格尔德·宾宁(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当时赫尼希的4个学生之一,在同一个工作小组工作。
任物理学教授
1974年施特默在法国格勒诺布尔的高强度磁场实验室攻读博士期间,研究高强度磁场中的电子孔滴特性,他在那里第一次结识
个人履历
196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学习建筑学;后来转到法兰克福大学,但因错过物理学注册时间,只能从数学开始学习,第二年转为物理学专业;
1974年施特默硕士毕业后,前往法国格勒诺布尔的高强度磁场实验室攻读博士;
1977年来到美国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进行博士后阶段学习。
1978年获得了贝尔实验室的固定职位;
1983年成为固体电子与光学性质部门的主管;
1991年被任命为贝尔实验室的物理学研究实验室主任;
1998年初前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任该校的应用物理学教授。
成就荣誉
1983年Otto-Klung奖;
1984年美国物理学会Buckley奖;
1998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1998年因发现并研究电子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