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埃米尔·费歇尔简介

埃米尔·费歇尔简介

淘名人 2023-09-11 12:22 热度:

埃米尔·费歇尔

1852年10月9日生,逝世1919年7月15日,化学家,曾获诺贝尔化学奖(1902)。

基本资料

中文名: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

外文名:Hermann Emil Fischer

别名:埃米尔·费歇尔

国籍:德国

出生日期:1852年10月9日

逝世日期:1919年7月15日

毕业院校:波恩大学

职业:化学家

主要成就:诺贝尔化学奖 (1902)

出生地:德国奥伊斯基兴

信仰:天主教

性别:男

教育背景

研究机构慕尼黑大学(1875-81)

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1881-88)

维尔茨堡大学(1888-92)

柏林大学(1892-1919)

母校波恩大学

斯特拉斯堡大学

博士导师阿道夫·冯·拜尔

博士学生阿尔弗雷德·斯托克

奥托·迪尔斯

奥托·鲁夫

获奖诺贝尔化学奖(1902)

生平

1852年10月9日,埃米尔·费歇尔出生于德国莱茵河附近的乌斯吉城,他的父亲劳伦兹·费歇尔是当地富有的企业家。埃米尔自幼勤奋好学,1869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波恩大学预科,1871年进入波恩大学,一年以后,又转入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该校对于新入学的化学系学生要求很严,规定必须经过严格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训练。在德国化学家H.罗斯指导下,E.费歇尔熟练地掌握了用本生创造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水质。接着,E.费歇尔开始学习有机化学,很幸运的是,他开始与拜教授接触。拜耳很快就发现了这位勤奋好学的青年的才能,并精心地加以培养。

1874年E.费歇尔在拜耳教授指导下,完成了论文《有色物质的荧光和苔黑素》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E.费歇尔毕业以后,当时已受聘担任慕尼黑大学化学教授的拜耳希望E.费歇尔能和他一起在慕尼黑大学任教。能够在这位有机化学权威指导下学习和研究,恰恰是E·费歇

展开阅读全文 ∨

研究贡献

糖类和蛋白质研究

1883年他接受巴登苯胺苏打厂(巴斯夫股份公司的前身)的邀请,前往担任其实验室负责人。期间他开始了对糖类的研究。1880年以前,人们已经测出葡萄糖的化学式是C6H12O6,并通过葡萄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和裴林反应推测葡萄糖中存在醛基。费歇尔结合前人的成就和自己对肼类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他首先研究了葡萄糖的性质,如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葡萄糖被还原为醇,糖类与苯肼的反应形成苯腙和脎,后者成为确定糖类的特征鉴别反应。

1888年到1892年他成为维尔茨堡大学化学系教授,这是他觉得很快乐的一段时间,他喜欢去附近的黑森林散步,对其中生长的地衣进行了研究,这一阶段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有机化学中描述立体构型的重要方法—费歇尔投影式,竖直线代表远离观察者的化学键,水平线代表朝向观察者的化学键,这样将三维结构的分子用二维形式表达出来,使得研究者便于互相交流。。1892年他接替刚刚去世的奥古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