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威廉·奥斯特瓦尔德简介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简介

淘名人 2023-09-11 14:30 热度: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1853年9月2日-1932年4月4日),出生于拉脱维亚的德国籍物理化学家。是物理化学的创始人之一。1909年因其在催化剂的作用、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方面的研究的突出贡献,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著有《普通化学概论》《自然哲学概论》《电化学:历史与理论》等。是“批判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基本资料

中文名: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外文名:Friedrich Wilhelm Ostwald

国籍:德国籍俄罗斯帝国

籍贯:拉脱维亚里加

出生日期:1853年9月2日

逝世日期:1932年4月4日

毕业院校:塔尔图大学

职业:著名物理化学家

主要成就: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化学的创始人之一

出生地:拉脱维亚里加

代表作品:《自然哲学概论》《电化学:历史与理论》《普通化学概论》《生命线·自传》

星座:处女座

性别:男

学历:博士研究生

逝世地:莱比锡

人物生平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1853年9月2日出生于利沃尼亚地区的里加(当时属于俄罗斯帝国管辖,现为拉脱维亚首都)。奥斯特瓦尔德少年时被送入自然科学教育和实用技术并重的一所文实中学(Realgymnasium)进行学习。

1872年1月进入利沃尼亚的多帕特大学(现名塔尔图大学,属爱沙尼亚)就读。

1875年大学毕业后,奥斯特瓦尔德留在多帕特大学,在物理学家阿瑟·范·奥丁根的指导下,进行了各种物理分析手段的训练,这奠定了他之后一直坚持的研究方向与方法:结合物理手段与化学分析来进行科学研究。

之后他开始对丹麦物理学家尤利乌斯·汤姆森(JuliusThomsen)提出的通过测量反应放出的热量来比较化学亲和力的假设产生兴趣。他希望类似的通过测量化学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和折射率的变化来比较物质的化学亲和力,为此他作了大量的实验,在1878年底以《体积化学与光化学研究》的论文取得博士学位。奥斯特瓦尔德在这一阶段所做的独创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编写与翻译化学

奥斯特瓦尔德在1880年开始写《普通化学概论》一书,并不断希望用新的物理化学进展来诠释其中的概念。同时他努力宣传阿累尼乌斯和荷兰物理化学家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关于化学动力学的工作,这些著作出版后大受欢迎,但也受到不少学者的反对。因为当时欧洲大陆很多学者囿于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经验,认为只有发现元素和合成新物质是化学家的工作,而称奥斯特瓦尔德等人为“离子家”。面对这种责难,奥斯特瓦尔德创办了世界第一种物理化学期刊《国际物理化学与化学物理研究》(德语:ZeitschriftfürPhysikalischeChemie),努力将物理化学从有机和分析化学中独立出来。

化学动力学研究

1881年,奥斯特瓦尔德回到里加,担任里加综合技术学院(现里加技术大学)的化学教授。开始建立实验室和开展他感兴趣的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工作,希望可以通过比较化学反应的速率来比较各种物质的化学亲和力,为此他在1

展开阅读全文 ∨

家庭成员

1880年奥斯特瓦尔德和海莲内·冯·赖黑尔(HelenevonReyher)结婚,生有五个孩子,其中的沃尔夫冈·奥斯特瓦尔德是胶体化学的创始人之一。

1907年,沃尔夫冈·奥斯特瓦尔德在莱比锡大学任教,二年之后到美国工作,1915年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胶体化学教授,1923年担任莱比锡物理-化学研究所化学部主任。沃尔夫冈·奥斯特瓦尔德将胶体定义为多相分散体系,颗粒大小为1—100毫微米。他还发现胶体的光散射现象,发明了泡沫分析法。

获得荣誉

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德国化学家

物理化学家

莱比锡大学教授

塔尔图大学校友

世界语者

重要著作

《自然哲学概论》1902,有中译本。李醒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电化学:历史与理论》1910

《普通化学概论》第五版1917年

《生命线·自传》(1927)

《国际物理化学与化学物理研究》文刊

人物评价

奥斯特瓦尔德是20世纪科学革命和哲学革命的先驱,“批判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李醒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