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茨·哈伯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弗里茨·哈伯
外文名:Fritz Haber
别名:哈伯
国籍:德国
民族:犹太人
出生日期:1868年12月9日
逝世日期:1934年1月29日
毕业院校: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
职业:化学家
主要成就:哈伯法合成氨的发明者 1918年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
出生地:德国西里西亚布雷斯劳
代表作品:《工业电化学的理论基础》和《工业气体反应动力学》
星座:射手座
职称:化学工程师
人物介绍
弗里茨·哈伯,哈伯法合成氨的发明者
FritzHaber1868—1934
在化学发展史上,有一位化学家,虽早已长眠地下,却曾给世人留下过关于他的功过是非的激烈争论。他就是上世纪初世界闻名的德国物理化学家、合成氨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FritzHaber)。
赞扬哈伯的人说:他是天使,为人类带来丰收和喜悦,是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圣人;诅咒他的人说:他是魔鬼,给人类带来灾难、痛苦和死亡,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评价,同指一人而言,令人愕然;哈伯的功过是非究竟如何,且看这位化学家一生所走的辉煌而又坎坷的道路。
1868年12月9日哈伯出生于西里西亚的布雷斯劳(现为波兰的弗罗茨瓦夫),父亲是知识丰富又善经营的犹太染料商人,耳闻目睹,家庭环境的熏陶使他从小和化学有缘。哈伯天资聪颖,好学好问好动手,小小年纪就掌握了不少化学知识,他曾先后到柏林、海德堡、苏黎世求学,做过著名化学家霍夫曼和本生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在耶拿大学
生平经历
执迷化学工业
从小就对化学工业有浓厚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哈伯先后到柏林、海德堡、苏黎世上大学。上学期间,他还在几个工厂中实习,得到了许多实践的经验。他喜爱德国农业化学之父李比希的伟大职业——化学工业。
读大学期间,哈伯在柏林大学霍夫曼教授的指导下,写了一篇关于有机化学的论文,并因此获得博士学位。1904年,哈伯在两位企业家答应给予大力支持开始研究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并于1909年获得成功,成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科学家。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哈伯也从此成了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为表彰哈伯的这一贡献,瑞典科学院把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哈伯。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哈伯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时负责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并使用于战争之中,造成近百万人伤亡。虽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是“为了尽早结束战争”,但哈伯这一行径,仍然遭到了美、英、法、中等国科
学术成就
电化学还原
获得编外讲师职位后,哈伯开始从事电化学研究。他的第一项成果,是硝基苯的还原作用。这项研究,使他声名鹊起。这时的哈伯,最擅长的仍是有机化学,但同时,他又将新学到的物理化学知识应用于有机化学中。盖特曼(L.Gattermann)及其他的化学家,对硝基化合物的电化学还原反应进行过研究,获得大量的不同还原态产物。当时的研究似乎表明,这些还原产物的性质和相对比例,取决于电解质的酸碱度、电流密度、通电时间和金属电极的性质。认为还原作用是由初生态氢引起的。但这种观点,无法解释初生态氢在活性上的巨大差异。1898年,哈伯确立了电极电势的重要性,澄清了电化学中的一些错误认识。
按照能斯特(H.W.Nernst)理论,气体的电极电势由电极上气体的有效浓度决定。哈伯认识到,电极电势由阴阳两极气体活度的比值所决定。在1898年发表的关于硝基苯的电化学还原反应的论文中,哈伯首次提出电极电势决定还原能力的观点,
诺贝尔化学奖
支持者
翻阅诺贝尔化学奖的记录,就能看到1916—1917年没有颁奖,因为这期间,欧洲正经历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颁了奖,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哈伯。这引起了科学家的议论,英法等国的一些科学家公开地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哈伯没有资格获得这一荣誉。这究竟是为什么?
随着农业的发展,对氮肥的需求量在迅速增长。在19世纪以前,农业上所需氮肥的来源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副产品,如粪类、种子饼及绿肥。1809年在智利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硝酸钠矿产地,并很快被开采。一方面由于这一矿藏有限,另一方面,军事工业生产炸药也需要大量的硝石,因此解决氮肥来源必须另辟途径。
一些有远见的化学家指出:考虑到将来的粮食问题,为了使子孙后代免于饥饿,我们必须寄希望于科学家能实现大气固氮。因此将空气中丰富的氮固定下来并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形式,在20世纪初成为一项受到众多科学家注目和关切的重大课题。哈伯就是从事合成氨的工艺条件试验和理论研究
哈伯之歌
是哈伯
发明了催化剂
得以利用空气中无穷的氮:
他用铁屑固定氮气,
使成吨的氨和各化肥
从德国工厂源源涌出。
恰在此后数月,
通往智利的航道被切断,
智利硝石和鸟粪的来源断绝;
而那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阴云密布,
德国正需储备军火。
是哈伯
掌握了催化剂的功能:
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
并非袖手旁观,
它参与其中——
或是削去阻隔反应的山峰,
从而降低发生反应的临界点,
或是暗掘通道,
或是伸出分子的手臂
拉近最难反应的对象,
使它们之间成键或断键
轻而易举,如愿以偿。
那再生后的催化剂
重振旗鼓,仍作红娘。
是哈伯
精心装扮了一小把铁屑,
让它造出百万吨的氮。
这位威廉皇帝研究所的枢密顾问,
自命为结束战争的催化剂;
他的化学武器把胜利带到战壕,
达姆弹、榴霰弹,
比不上烧伤与肺溃汤
在伊普尔
当士兵拧开氯气罐
让那绿色的气体遍布黎明的田野,
他却在认真作笔记,
全然忘记妻子那些悲伤的信。
是哈伯
在战后的柏林,
沉迷于水银和硫磺之中,
金丹术士们的那一套
既促进这世界也改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