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拉得·利比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威拉得·法兰克·利比
外文名:Willard Frank Libby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08年12月17日
逝世日期:1980年9月8日
毕业院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博士)
职业:化学家
主要成就:196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出生地:美国科罗拉多
代表作品:放射性碳定年法
生平
利比生于科罗拉多州的大河谷,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分别取得了科学学士学位(1931年)及化学博士学位(1933年),成为该校的讲师,及后又成为助理教授、副教授。利比于1930年代建造了一些盖格计数器去量度自然和人造的弱辐射。于1941年,他加入了美国化学会伯克利分会。
利比获得古根汉基金奖(GuggenheimFellowship)后,于1941年他用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在普林斯顿大学。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和诺贝尔奖得主、伯克利校友哈罗德·克莱顿·尤里便投身于曼哈顿计划,制造原子弹,负责研究利用气体扩散法来分离与浓缩用于广岛原子弹的铀同位素铀-235。二战结束后,1945年,他成为芝加哥大学的教授;1954年,他被委任为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一员。1959年,他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化学系教授,直至1976年退休为止。
贡献
他在科学研究领域探索的范围极广,对放射学、核物理、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都有较深厚的基础知识,化学、地学方面的知识也很广博。
利比为人类创造出了第一具独特的计时工具——考古学时钟;1960年,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利比推论,新诞生的碳14会很快氧化,变为二氧化碳参加与大气的循环。植物吸收了二氧化碳,碳14就会寄存于植物体内;当植物死亡后,寄存在植物体内的碳14将会按着放射性衰变规律而随着时间延长而减少,这样,它便记录下了从死亡到测量时所经历的时间。1951年,他发表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的论文,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广泛地应用于科研领域,帮助考古学家确定遗址的年代,帮助地质学家确定地层的年代、构造运动的速率、冰川的历史、古海洋平面、古海岸线的变迁、火山的年代及沉积物的沉积速度;帮助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的演变史、古代气候的变化、土壤的发育史,帮助研究从月球上取回的土样。由于他发明了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