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伊利亚·普里高津简介

伊利亚·普里高津简介

淘名人 2023-09-13 07:35 热度:

伊利亚·普里高津

普里高津(IlyaPrigogine,1917年1月25日~2003年5月28日)是比利时物理化学家,布鲁塞尔学派的首领,以研究非平衡态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而闻名于世,并因而荣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非平衡态统计物理与耗散结构理论奠基人。他把将近一世纪前由克劳修斯(Clausius,R.J.E)创立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扩大应用于研究非平衡态的热力学现象,开拓了一个过去很少受人注意的崭新领域,被认为是近二十多年来理论物理、理论化学和理论生物学方面取得的最重大进展之一。普里高津在长期而广泛的研究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哲学观点,他的许多科学理论观点极富有辩证法思想。

基本资料

中文名:伊利亚·普里高津

外文名:Ilya Prigogine

国籍:比利时

出生日期:1917年1月25日

逝世日期:2003年5月28日

毕业院校: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职业:化学家、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非平衡态统计物理与耗散结构理论奠基人

出生地:莫斯科

代表作品:《化学热力学》、《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导论》 、 《非平衡统计力学》和《非平衡系统中的自组织》

人物生平

伊利亚·普里高津是比利时物理化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1917年1月25日生于莫斯科。1921年随家旅居德国。1929年定居比利时,1949年加入比利时国籍。他于1934年进入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攻读化学和物理,193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1941年获博士学位。1947年任该校理学院教授。1959年任索尔维国际理化研究所所长。1967年兼任美国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的统计力学和热力学研究中心主任。1953年当选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96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普里戈金长期从事关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也称非平衡态热力学)的研究。1977年伊利亚·普里高津(比)对非平衡态热力学(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贡献.1945年他提出了最小熵产生定理,该定理是线性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理论的主要基石之一。他和同事们于60年代提出了适用于不可逆过程整个范围内的一般发展判据,并发展了非线性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稳定性理论,提出了耗

展开阅读全文 ∨

耗散结构理论

公元1977年,当被科学界誉为现代热力学的奠基人、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著名的统计物理学家普里高津,以其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把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桂冠举过头顶的时候,这一伟大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人们清楚地知道:普里高津所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对于整个自然以至社会科学产生的划时代的重大影响,远远超出了一次诺贝尔奖的价值。

普里高津于1969年在国际“理论物理与生物学会议”上发表了《结构、耗散和生命》一文,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把理论热力学的研究推向了当代的最高峰。普里高津由于这一重大贡献,荣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这是普里高津学派20多年从事非平衡热力学和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研究的成果。

普里高津和他的同事在建立“耗散结构”理论时准确地抓住了如贝纳尔流、B-Z化学波和化学振荡反应以及生物学演化周期等自发出现有序结构的本质,使用了“自组织”的概念,并且用该概念描述了那些自发出现或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从而在“存在”和

展开阅读全文 ∨

理论不足

普里高津已经揭示了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的系统的不可逆进化动力学,处在这种“第三种状态”(远离而不是处于或接近平衡)的系统以这种明显的方式运作:当涨落导致失稳时,它们并不到达平衡,而是可能重新组合它们的内部力以吸收、转变和贮存更多的它们环境中所具有的自由能。结果,它们没有衰亡,而可能又振作起来到达演化的更高区域和复杂状态。

然而进一步考察后发现,热力学事业尽管有显赫的成就,但仍证明有重大缺陷。它的问题是,当远离平衡态的系统的进化轨线分叉时,该系统将会发生什么事要仰仗随机性的选择。普里高津不能解释紧随分叉后系统对新动态形式的“选择”,就如同斯塔普不能解释当粒子与宇宙的其余部分相互作用时粒子对决定论的状态的“选择”一样。在普里高津的非平衡宇宙中,与海森堡量子宇宙一样,进化仍被纯粹的随机性所打断。

普里高津的不可逆进化把观察到的所有领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生态的、甚至人类的系统都联系了起来,它为从物理

展开阅读全文 ∨

科研分歧

杨振宁与普里高津的分歧

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杨振宁将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生规咎于《易经》。概括起来,杨振宁对《易经》的否定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说它认识事物的方法只有归纳法,没有推演法。二是不同意天人合一的观念,说是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是两回事,不能合在一起。

普里高津是研究热力学的,然而他得的是诺贝尔化学奖,因为他的“耗散结构”理论并不为主流物理学家所认同。简单地说,耗散结构理论就是认为:事物的演化是由于事物结构的突然变化,而事物结构变化的原因,则是由于事物内部存在一种“自组织”的功能。耗散结构理论是一个既适用于自然界又适用于人世间的理论,这就与天人合一的观念不谋而合了。对于这个观念,主流物理学家——例如杨振宁——则是反对的。于是普利高津将目光投向中国,他在《确定性的终结》中文版序中写道:“西方科学和西方哲学一贯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二元性,这与注重天人合一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

工作风格

其一:普里高津是一位利用演化论而非原子论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的物理学家。

其二:普里高津的学术生涯是由简入繁,早年研究化学反应,中年研究热力学和统计物理,晚年深入到量子混沌的理论基础。

其三:普里高津凭借自己的学识、热情与组织才能,以战略家的眼光,一手缔造了布鲁塞尔学派,使得非主流的前沿研究得以长期坚持。

七步研究法

普里高津的七步研究法

1:剖析旧理论,打开突破口;

2:提问不断提问,寻找要害;

3:博采广收博采,为我所用;

4:思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5:立案提出方案,严格论证;

6:求解切实求解,升华理论;

7:应用应用实际,以求验证。

瞩目丰碑

在近代自然科学史上,矗立着三块举世瞩目的丰碑:与科学巨人牛顿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经典力学;与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爱因斯坦的名宇联系在一起的相对论;与玻尔、海森堡等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量子力学。几十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在仰望科学的顶峰的同时.都在企盼着另一块超越巨人的丰碑矗起,他就是伊利亚·普里高津。平衡态热力学中基本的热力学势能为内能(U),和其变体焓(H=U+PV)、亥姆霍兹自由能(A=U-TS)或吉布斯自由能(G=U+PV-TS)。但在非平衡态热力学里,熵(S)才是最重要的。不可逆转变被静熵生成所描绘。

非平衡态热力学被用来不是热力学平衡,但可以分成足够小的系统在还够大到可以就热力学应用在它身上的子系统的研究系统上。此一假设被称为局部平衡。在某些例子中,有一堆分离的系统经由一堆分离的接连来相互作用著。连续系统则由测量每单位体积的外延量(如密度)及认为内涵量有局部定义的值来研究;这表示所有的热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