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迈克尔·史密斯简介

迈克尔·史密斯简介

淘名人 2023-09-13 16:22 热度:

迈克尔·史密斯

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Smith,1932年4月26日英国布莱克浦—2000年10月4日加拿大温哥华)是加拿大化学家,199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基本资料

中文名:迈克尔·史密斯

外文名:Michael Smith

出生地:英国布莱克浦

出生日期:1932年4月26日

逝世日期:2000年10月4日

职业:化学家

主要成就:199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简介

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Smith

1932年生于英国。在曼彻斯特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加拿大的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后任该大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部的生物工程学研究所教授。1993年因开发了对DNA特定位置进行定点诱变法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主要成就

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Smith1932年4月26日英国布莱克浦—2000年10月4日加拿大温哥华),加拿大生物化学家。1932年出生于英国,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1956年移居加拿大。现任加拿大温哥哥华大不列颠哥哥伦比亚大学生物技术实验室主任。1978年发明了寡聚核苷酸定点诱变技术,因此而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一方法被用来在体外对已知的DNA片断内的核苷酸进行转换、增删的突变。这就改变了以往的对跗物质DNA进行诱变时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可以根据实验者的设计而有目的地得到突变体。该技术能够改变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是生物工程中最重要的技术。

主要研究

这种方法首先是拚接正常的基因,使之改变为病毒DNA的单链形式,然后基因的另外小片断可以在实验室里合成,除了变异的基因外,人工合成的基因片断和正常基因的相对应部分分列成行,犹如拉链的两条边,全部戴在病毒上。第二个DNA链的其余部分完全可以制作,形成双螺旋,带有这种杂种的DNA病毒感染了细菌,再生的蛋白质就是变异性的,不过可以病选和测试,用这项技术可以改变有机体的基因,特别是谷物基因,改善它们的农艺特点。利用史密斯的技术可以改变洗涤剂中酶的氨基酸残基(橘红色),提高酶的稳定性。

应用寡糖核苷酸进行DNA的定点诱变时,首先要把含有待突变的DNA片断克隆到M13噬菌体载体中。M13噬菌体的正链可以感染具有性纤毛的细菌,并在菌体内进行复制后,以出芽的形式形成新的带有正链DNA的噬菌体。而存留在菌体内的则是双链状态的复制型M13,受M13噬菌体感染的细菌生长速度减慢,在细菌培养皿上会形成较透明的噬菌斑。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