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尼埃尔·谢赫特曼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达尼埃尔·谢赫特曼
外文名:Danielle.Shechtman
国籍:以色列
民族:犹太
出生日期:1941年8月15日
毕业院校:以色列工学院
主要成就:晶体学研究 荣获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出生地:以色列特拉维夫
代表作品:晶体学研究学术
智商:140
个人履历
1941年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
1982年,他率先在实验室环境下发现准晶体“现象.
1984年,另一个研究小组独立发现类似现象,两个小组的研究结果得以同时发表。准晶体的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应用到材料学、生物学等多种领域。
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一人独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奖金。
现为以色列工学院工程材料系教授。
2018年,受聘为西安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
2021年9月30日,受上海市实验学校邀请,为该校科技节远程视频进行开幕式致辞。
人物生平
获得几乎所有科学奖项,“独缺”诺贝尔奖
实验室环境下,谢赫特曼率先在铝镁合金中发现准晶体“现象”。1982年4月8日上午,谢赫特曼借助电子显微镜获得一幅晶体衍射图,即日后所确认的“准晶体”。
他当时从事航空高强度铝合金研究,而新发现有悖原子在晶体内应呈现周期性对称有序排列的“常识”,因而不为同行所接受。
诺奖评审委员会在向媒体散发的新闻稿中回顾道,谢赫特曼的发现“极具争议”。为维护自己的发现,谢赫特曼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
1984年,另一个研究小组独立发现类似现象,两个小组的研究结果得以同时发表。据先前媒体报道,从此,谢赫特曼先后获得几乎所有科学奖项,似乎“独缺”诺贝尔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声明中说,获奖者的发现改变了科学家对固体物质结构的认识。
荣誉记录
他在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任以色列工学院教授。
他当年的发现和坚持,迫使同行重新考虑并认识固体材料。
科学界对准晶体的理解和描述,需要借助数学,同时从中世纪阿拉伯风格马赛克镶嵌装饰艺术中汲取灵感。自然环境中,人们后来在俄罗斯一条河流内获取的矿物样本中发现自然生成的准晶体。工业环境下,瑞典一家企业在某一种钢质材料中发现准晶体,而准晶体在材料中所起的强化作用,相当于“装甲”。
或用于柴油机和不粘锅涂层
如今,科学家正尝试将准晶体应用于其他产品,如不粘锅涂层和柴油机制造等
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拉尔斯·特兰德等人解释道,1982年4月8日,谢赫特曼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一种“反常”现象:铝锰合金的原子采用一种不重复、非周期性但对称有序的方式排列。
而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晶体内的原子都以周期性不断重复的对称模式排列,这种重复结构是形成晶体所必须的,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具有谢赫特曼发现的那种原子排列方式的晶体。因此
主要事件
1982年4月8日,41岁的谢赫特曼正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他发现的“准晶体”原子结构打破了传统晶体内原子结构必须具有重复性这一黄金法则,在科学界引起轩然大波。来自主流科学界、权威人物的质疑和嘲笑不断向他涌来。
“我被赶出了自己所在的研究团队,同事们说我的研究让他们蒙羞。”谢赫特曼回忆说,“对此,我并不在意,我深信自己是对的,他们是错的。”
“的确,那时候,人们根本不接受那种晶体的存在。”美国化学协会主席纳西·杰克逊接受美国《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因为他们认为这违反了自然‘规则’。”后来,谢赫特曼回到以色列并和一名同事携手撰写文章描述他的发现。这篇文章刚开始也没有逃脱被拒绝的命运,最终于1984年11月面世,随后在科学界引起巨大涟漪。包括著名化学家、两届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鲍林在内的一些化学界权威纷纷质疑谢赫特曼的发现。
“他(鲍林)公开说: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在胡言乱语,根本没有什么准
社会评价
在这一发现以前,科学家们一直以为晶体内的原子结构是不断重复的。评审委员会说,这一发现“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家们对固态物质的构想”。
新发现曾极具争议
诺奖评审委员会在向媒体散发的新闻稿中回顾道,谢赫特曼的发现“极具争议”。他因为捍卫自己的发现,一度受到“劝告”,希望他脱离研究小组。
其实,在发现的最初阶段,谢赫特曼自己也觉得难以置信。“不可能有这样的物质存在,”谢赫特曼对自己说。在记录这一发现的笔记本上,谢赫特曼一连标记了3个问号。不过,他的发现已经使得准晶体成为物理学家、材料学家、数学家以及晶体学家的重要研究领域。
不过,他锲而不舍的努力最终迫使科学家们开始重新考虑他们对于物质本质的认识。”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