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简介

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简介

淘名人 2023-09-15 08:27 热度:

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

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AlbertAbrahamMichelson,1852年12月19日-1931年5月9日),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主要从事光学和光谱学方面的研究,他以毕生精力从事光速的精密测量,在他的有生之年,一直是光速测定的国际中心人物。他发明了一种用以测定微小长度、折射率和光波波长的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在研究光谱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发明精密光学仪器和借助这些仪器在光谱学和度量学的研究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被授予了190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迈克尔逊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并长期担任物理学教授(1892年-1929年)。1900年,迈克尔逊当选美国物理学会(APS)主席。

基本资料

中文名: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

外文名:Albert Abraham Michelson

国籍:美国

民族:犹太

出生日期:1852年12月19日(壬子年)

逝世日期:1931年5月9日(辛未年)

毕业院校:海德堡大学、法兰西学院

职业:科学家

主要成就:迈克尔逊干涉仪 诺贝尔物理学奖(1907年)

出生地:普鲁士斯特雷诺(现属波兰)

人物经历

迈克尔逊(AlbertAbrabanMichelsom,1852-1931年),波兰裔美国藉物理学家,1852年12月19日出生于普鲁士斯特雷诺(现属波兰),后于4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1873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1879年转到华盛顿的航海年历局工作。1880年去欧洲进修,先后在柏林、海德堡、巴黎等地受教于亥姆霍兹等名家。1882年回国,受聘为克利夫兰的凯斯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学教授,1889年任伍斯特的克拉克大学物理学教授,于1892年任新建的芝加哥大学第一任物理系主任,直至1929年退休。除此之外,他还是: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1923年至1927年的美国科学院院长;还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和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931年5月9日在帕萨迪纳逝世。

迈克尔逊出生在波兰的小镇史翠诺(Strzelno),(当时是普鲁士帝国的波兹南省的史翠诺),一个犹太商人的儿子。在他还只有两岁时全家移民美国,跟随着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年表

迈克尔逊于1852年12月19日出生于普鲁士斯特雷诺(现属波兰)。

1869年被选拔到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曾任该校物理和化学讲师。

1880~1882年被批准到欧洲攻读研究生,先后到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法兰西学院学习。

1883年任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开斯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学教授。

1887年,他和爱德华·莫雷共同进行了著名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这个试验排除了以太的存在。后来,他又转向利用天文光学干涉测量法测量恒星的直径和双星分光片的测量。

1889年成为麻省伍斯特的克拉克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在这里着手进行计量学的一项宏伟计划。

1892年改任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后任该校第一任物理系主任,在这里他培养了对天文光谱学的兴趣。

1907年,迈克耳孙因为“发明光学干涉仪并使用其进行光谱学和基本度量学研究”(forhisopticalprecisioninstrumentsandthespectros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成就

以太漂移实验

迈克尔逊的名字是和迈克尔逊干涉仪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这也是迈克尔逊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在迈克尔逊的时代,人们认为光和一切电磁波必须借助绝对静止的“以太”进行传播,而“以太”是否存在以及是否具有静止的特性,在当时还是一个谜。有人试图测量地球对静止“以太”的运动所引起的“以太风”,来证明以太的存在和具有静止的特性,但由于仪器精度所限,遇到了困难。麦克斯韦曾于1879年写信给美国航海年历局的D.P.托德,建议用罗默的天文学方法研究这一问题。迈克尔逊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心设计出一种灵敏度提高到亿分之一的方法,测出与有关的效应。

1881年他在柏林大学亥姆霍兹实验室工作,为此他发明了高精度的迈克尔逊干涉仪,进行了著名的以太漂移实验。他认为若地球绕太阳公转相对于以太运动时,其平行于地球运动方向和垂直地球运动方向上,光通过相等距离所需时间不同,因此在仪器转动90°时,前后两次所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