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
外文名:Karl Ferdinand Braun
国籍:德国
出生地:德国富尔达
出生日期:1850年6月6日
逝世日期:1918年4月20日
毕业院校:马尔堡大学;柏林大学
职业:物理学
主要成就:阴极射线管
逝世地:美国纽约
居住地:德国
任职:斯特拉斯堡大学
人物生平
1850年6月6日,布劳恩出生在富尔达,父亲是个公务员。
1868年开始在德国马尔堡大学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
1869年转去柏林大学研究天线。
1872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导师:奥古斯特·孔脱。博士学生:列昂尼德·伊萨科维奇·曼德尔施塔姆
1873年,他通过国家中学教师考试,在莱比锡的一家中学教数学和自然科学,在那里他同时进行对振荡电流的科学研究。
1874年,他发现某些金属硫化物具有使电流单方向通过的特性,并利用半导体的这个特性制成了无线通信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检波器,开创了人类研究半导体的先例。布劳恩先后在马尔堡大学(1876年)、斯特拉斯堡大学(1880年)和卡尔斯鲁厄大学(1883年)任物理学副教授和教授。
1887年又应蒂宾根大学的邀请负责建立物理学研究所。
1895年他回到斯特拉斯堡大学任物理研究所主任和教授,把主要精力用于进行电学研究。
1909年,因为对无线电报的改进,布劳恩同发明无线电报
主要成就
发明阴极射线管
发明阴极射线管CRT(布劳恩管,CRT显示器的核心部件) 阴极射线管示意图:
1.极板网栅;2.阳极;3.偏转线圈;4.加热器;5.阴极;6.电子束;7.聚集线圈;8.荧光屏
布劳恩制造了第一个阴极射线管(缩写CRT,俗称显像管)示波器。CRT被广泛应用在电视机和计算机的显示器上,在德语国家,CRT仍被称为“布劳恩管”(德语:BraunscheRöhre)。
19世纪后半叶,电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尤利乌斯·普吕克观察到一种阴极荧光现象,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哥尔茨坦确认这一种阴极射线。在追踪阴极射线的过程中,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意外地发现了X光。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对阴极射线进行了精确的实验研究,并将其命名为“电子”。就是在这个背景下,19世纪90年代,当布劳恩得知人们正在研究阴极射线时,立即投身于这一新领域。
第一个阴极射线管诞生在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