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海克·卡末林·昂内斯简介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简介

淘名人 2023-09-15 10:47 热度: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HeikeKamerlinghOnnes,1853年9月21日~1926年2月21日),荷兰物理学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对低温物质特性的研究。1911年发现了物体的超导性,低温物理学的奠基人。

基本资料

中文名:海克·卡末林·昂内斯

外文名:Heike Kamerlingh Onnes

国籍:荷兰

出生日期:1853年9月21日

逝世日期:1926年2月21日

毕业院校:格罗宁根大学

职业: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发现超导现象 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出生地:格罗宁根

人物生平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的父亲拥有一制瓦厂,但他的母亲艺术素养颇佳,深深影响了他。他的姐夫是当时莱顿有些名气的画家。

1853年9月21日生于格罗宁根。他年轻时也曾涉猎诗歌。

1870年他进入格罗宁根大学攻读物理,次年转入德国海德堡大学,在这里曾有向化学家罗伯特·威廉·本生及物理学家基尔霍夫请教学习的机会。

1873年回到了格罗宁根。1879年获博士学位。

1882年任莱顿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并创建了闻名世界的低温研究中心——莱顿实验室。

1911年,昂尼斯利用液氦将金和铂冷却到4.3K以下,发现铂的电阻为一常数。随后他又将汞冷却到4.2K以下,测量到其电阻几乎降为零,这就是物体的超导性。

1913年,昂尼斯又发现锡和铅也和汞一样具有超导性。

1913年,由于对物质在低温状态下性质的研究以及液化氦气,昂尼斯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昂尼斯的领导下,莱顿大学物理实验室成为世界低温物理学的研究中心。

1923年,昂尼

展开阅读全文 ∨

科学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低温的实验研究上过一场世界性的角逐。在这场轰动科坛的竞赛中,领先的是西北欧的一个小国—荷兰首都莱顿的低温实验室。

19世纪后半叶,在研究气体的性质随压强和温度变化的关系上,荷兰物理学家曾作出过重要贡献。1873年,范德瓦耳斯(VanderWaals)在他的博士论文“气态和液态的连续性”中,提出了包括气态和液态的“物态方程”,即范德瓦耳斯方程。1880年,范德瓦耳斯又提出了“对应态定律”,进一步得到物态方程的普遍形式。在他的理论指导下,英国人杜瓦(J.Dewar)于1898年实现了氢的液化。他所在的荷兰莱顿大学发展了低温实验技术,建立了低温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创始人就是著名低温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

自从1823年法拉第第一次观察到液化氯以来,各种气体的液化和更低温度的实现一直是实验物理学的重要课题。但实验的规模始终不能满足需要。

1877年,盖勒德(L.P.Caillet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低温的实验研究上过一场世界性的角逐。在这场轰动科坛的竞赛中,领先的是荷兰小城莱顿的低温实验室。昂内斯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对低温物质特性的研究,特别是这些研究导致液氦的生产。

后世纪念

为纪念他,莱顿大学物理实验室1932年被命名为“卡末林·昂内斯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