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马克斯·普朗克简介

马克斯·普朗克简介

淘名人 2023-09-15 12:21 热度:

马克斯·普朗克

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语:MaxKarlErnstLudwigPlanck;英文:Max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1874年,普朗克进入慕尼黑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后改读物理学专业。1877年转入柏林大学。1879年获得博士学位。从博士论文开始,普朗克一直关注并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发表诸多论文。大约1894年起,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数h(后称为普朗克常数,也是国际单位制千克的标准定义),成为此后微观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极为重要的普适常量。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报告这一结果,成为量子论诞生和新物理学革命宣告开始的伟大时刻。由于这一发现,普朗克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0年至1937年及1945年至1946年任德国威廉皇家学会的会长,该学会后为纪念普朗克而改名为马克斯·普朗克学会。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他因发现能量量子化而对物理学的又一次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本资料

中文名: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

外文名: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德语)

国籍:德国

民族:日耳曼人

出生地:丹麦基尔(今德国荷尔施泰因)

出生日期:1858年4月23日

逝世日期:1947年10月4日

毕业院校:慕尼黑大学(学士),柏林大学(硕士,博士)

职业:物理学家,思想家

主要成就:创立量子力学,诺贝尔物理学奖 千克的标准定义

逝世地:德国下萨克森州哥廷根

性别:男

人物经历

家世背景

马克斯·普朗克出生在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传统家庭,他的曾祖父戈特利布·雅各布·普朗克(GottliebJakobPlanck,1751年~1833年)和祖父海因里希·路德维希·普朗克(HeinrichLudwigPlanck,1785~1831)都是哥廷根的神学教授,他的父亲威廉·约翰·尤利乌斯·普朗克(WilhelmJohannJuliusPlanck,1817年~1900年)是基尔和慕尼黑的法学教授,他的叔叔戈特利布·普朗克(GottliebPlanck,1824年~1907年)也是哥廷根的法学家和德国民法典的重要创立者之一。

马克斯·普朗克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埃玛·帕齐希(EmmaPatzig,1821年~1914年)所生的,他受洗及赐名于卡尔马克思普朗克路德维希,其赐名的名称为马克思,而马克斯也沿用此名直到他过世。而普朗克他还有另外六个兄弟姐妹,其中4个孩子赫尔曼(Hermann)

展开阅读全文 ∨

家庭婚姻

1887年3月,普朗克与一个慕尼黑中学同学的妹妹玛丽·梅尔克(MarieMerck,1861~1909)结婚,婚后生活在基尔,共有4个孩子卡尔(Karl,1888~1916)、双胞胎埃玛(Emma,1889~1919)和格雷特(Grete,1889~1917)以及埃尔温(Erwin,1893~1945)。在普朗克前往柏林工作后,全家住在柏林的一栋别墅中,与不计其数的柏林大学教授们为邻,普朗克的庄园发展成为了一个社交和音乐中心,许多知名的科学家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奥托·哈恩和莉泽·迈特纳等都是普朗克家的常客,这种在家中演奏音乐的传统来自于亥姆霍兹家。在度过了多年幸福的生活后,普朗克遇到了接踵而至的不幸。

1909年10月17日,普朗克的妻子因结核病去世。

1911年3月,普朗克与他的第二任妻子玛格丽特·冯·赫斯林(MargaretvonHeSiLin,1882~1948)结婚,12月普朗克的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

学术事业

获得大学任教资格后,普朗克在慕尼黑并没有得到专业界的重视,但他继续他在热理论领域的工作,提出了热动力学公式,却没有发觉这一公式在此前已由约西亚·威拉德·吉布斯提出过。鲁道夫·克劳修斯所提出的“熵”的概念在普朗克的工作中处于中心位置。

1885年4月,基尔大学聘请普朗克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年薪约2000马克,普朗克继续他对熵及其应用的研究,主要解决物理化学方面的问题,为阿累尼乌斯的电解质电离理论提供了热力学解释,但却是矛盾的。在基尔这段时间,普朗克已经开始了对原子假说的深入研究。

1897年,哥廷根大学哲学系授奖给普朗克的专著《能量守恒原理》(DasPrinzipderErhaltungderEnergie,1897年)。

1889年4月,亥姆霍兹通知普朗克前往柏林,接手基尔霍夫的工作,1892年接手教职,年薪约6200马克。

1894年,普朗克被选为普鲁士科学院(PreußischeAkademie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热力学

普朗克早期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热力学。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此后,他从热力学的观点对物质的聚集态的变化、气体与溶液理论等进行了研究。普朗克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提出著名的普朗克辐射公式,创立能量子概念。

19世纪末,人们用经典物理学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时候,出现了著名的所谓“紫外灾难”。虽然瑞利(1842~1919)、金斯,J.H.(1877~1946)和维恩(1864~1928)分别提出了两个公式,企图弄清黑体辐射的规律,但是和实验相比,瑞利-金斯公式只在低频范围符合,而维恩公式(维恩位移定律)只在高频范围符合。普朗克从1896年开始对热辐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经过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导出了一个和实验相符的公式。

他于1900年10月下旬在《德国物理学会通报》上发表一篇只有三页纸的论文,题目是《论维恩光谱方程的完善》,第一次提出了黑体辐射公式。12月14日,在德国物理学会的例

展开阅读全文 ∨

荣誉奖励

1915年获蓝马克斯勋章(PourleMérite)科学和艺术勋章;

19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8年获德意志帝国雄鹰勋章(AdlerschilddesDeutschenReiches);

1929年与爱因斯坦共同获马克斯·普朗克奖章,该奖项由德国物理学会于该年创设;获法兰克福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罗斯托克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格拉茨大学、雅典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38年,第1069号小行星(1927年1月28日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在海德堡发现)以普朗克的名字命名为Planckia,时年普朗克80岁;

1957年至1971年德国官方2马克硬币使用普朗克的肖像;

1983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发行一枚5马克纪念硬币,纪念普朗克诞辰125周年;如今有很多学校和大学以普朗克的名字命名。

2021年9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一个团队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化学奖。

主要著作

MaxPlanck:ÜberdenzweitenHauptsatzderMechanischenWä(博士论文《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1879年)

WärmetheorieMaxPlanck:VorlesungenüberThermodynamik.(《热辐射讲义》1906年)

《论维恩光谱方程的完善》(1900年)

《论正常光谱中的能量分布》(1900年)

《关于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1900年)

普朗克一生著述甚多,有《普通热化学概论》(1893)、《热力学讲义》(1897)、《能量守恒原理》(第二版1908)、《热辐射理论》(1914)、《理论物理学导论》(共5卷,1916~1930)、《热学理论》(1932)、《物理学论文与讲演集》(共3卷,1958)、《物理学的哲学》(1959)等。

后世纪念

以其命名的太空望远镜:世界最大远红外线望远镜成功升空。

2009年5月14日13时12分(格林尼治时间,北京时间为14日21时12分),欧洲阿丽亚娜5-ECA型火箭携带欧洲航天局两颗科学探测卫星“赫歇尔”和“普朗克”,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据欧航局和欧洲阿丽亚娜空间公司电视直播报道,发射地当天天气晴好,火箭按照预定时间点火,随后搭载两个探测卫星腾空而起。发射约30分钟后,“赫歇尔”和“普朗克”先后脱离火箭,开始自主飞行。在确认探测卫星与火箭成功分离后,圭亚那航天控制中心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欧航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和阿丽亚娜空间公司行政总裁让—伊夫勒加尔起身拥抱,表示庆祝。

多尔丹在随后发表的讲话中说,随着“赫歇尔”和“普朗克”的发射,人类又向探索宇宙的起源迈进了一步。从发射到卫星与火箭分离虽然只有30分钟,但却凝聚了参与这项计划的欧洲15国多年的心血和梦想。勒加尔也对所有参与探测卫星研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