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詹姆斯·弗兰克简介

詹姆斯·弗兰克简介

淘名人 2023-09-15 13:54 热度:

詹姆斯·弗兰克

詹姆斯·弗兰克(JamesFranck,1882年8月26日~1964年5月21日),德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后加入美国国籍)、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毕业于柏林大学。弗兰克早期任德国哥廷根大学物理系主任兼物理学教授,从1938年起一直担任世界顶级学府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教授直至去世。美国曼哈顿计划期间,弗兰克与同在芝加哥大学的著名物理学家费米、阿瑟·康普顿等人一起建立了人类第一台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人类从此迈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5月21日,弗兰克突发心脏病在哥廷根逝世,享年82岁,后与第一任妻子一同葬于美国芝加哥。为了纪念他,芝加哥大学成立了著名的詹姆斯·弗兰克研究院(JamesFranckInstitute),与恩利克·费米研究院(EnricoFermiInstitute)并列为物理系两大研究院。

基本资料

中文名:詹姆斯·弗兰克

外文名:James Frank

别名:詹姆斯·弗兰克

国籍:德国

民族:德意志民族

出生地:德国汉堡

出生日期:1882年8月26日

逝世日期:1964年5月21日

毕业院校:柏林大学

代表作品:《弗兰克报告》等

主要成就:诺贝尔物理学奖(1925年) 德国物理学会普朗克奖章

信仰:伊斯兰教

任教院校:德国哥廷根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

研究方向:原子物理和量子以及太阳能量转换

好友:马克思·玻恩(Max Born)

性别:男

学位:博士学位

职称:教授,助教

人物生平

1901-1902年,詹姆斯·弗兰克在海德堡大学学习化学两个学期,在这期间遇到马克思·玻恩(MaxBorn)并和他建立了终生的友谊。

1902年,他转到柏林大学,开始认真地学习与研究物理学。当时世界物理学的中心在德国,鲁宾斯(Rubens)、埃米尔·沃伯格(EmilWarburg),普朗克都是柏林大学教授。后来又有杜鲁德(Drude)与爱因斯坦,他们联合举办的讨论会对弗兰克一生的事业有巨大的影响。

1906年,詹姆斯·弗兰克在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曾有一短暂时期在法兰克福大学任物理学助教。

后来,他到母校柏林大学担任鲁宾斯教授的助教。

1911年,提升为物理学讲师。

1917年,被委任为凯泽威廉理化研究所(后来改为普朗克研究所)助理教授兼部门的领导直至1920年,当时该所所长是弗里兹·哈伯(FritzHaber)。

1921年,玻恩担任哥廷根大学物理系主任兼理论物理学教授,他成功地说服了教育部长重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詹姆斯·弗兰克与赫兹(GustavLudwigHertz,1887-1975)于192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是因为他们发现支配电子与原子相互碰撞的定律。1926年詹姆斯·弗兰克在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金授奖演讲中简短地描绘了电子碰撞的问题。

除了获得诺贝尔奖外,詹姆斯·弗兰克还获得许多荣誉,并被许多学会,包括伦敦皇家学会吸收为会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也授予他许多荣誉,他获得了德国物理学会的普朗克奖章,并成为哥廷根的荣誉会长。

出版著作

詹姆斯·弗兰克从事科学活动超过60年以上,其间从二十世纪初原子物理和量子论的奠基开始,到这些学科的研究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为止。詹姆斯·弗兰克基本上是一个物理学家,但是他所从事的关于太阳能量转变成维持地球上生命的基本过程的研究,对于化学与生物学分支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这时期,詹姆斯·弗兰克发表了大量多样的文章,其中心主题可以描述为在碰撞中的原子与分子的组成和分

展开阅读全文 ∨

荣誉奖章

192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1年获得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1953年成为格丁根荣誉市民

1955年获得拉姆福德奖

1964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

合作伙伴

罗伯特·波尔(R·Pohl)担任特约教授并兼任第一物理研究所所长。波恩将两个研究所设在同一座楼内,玻恩所作的这种安排,主要是使三位教授分别在三个系里各得其所又便于接触联系,使研究工作令人满意地进行。他们经常合办讨论会,轮流担任主席。在阿根廷的十二年间,詹姆斯·弗兰克与玻恩结成了亲密的伙伴,又有共同的科研兴趣,形成了这个区域活跃的科学团体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