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纳斯·卡尔·鲍林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莱纳斯·卡尔·鲍林
外文名:Linus Carl Pauling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01年2月28日
逝世日期:1994年8月19日
职业:化学家
主要成就: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 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
出生地: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
代表作品:《化学键的本质》
人物经历
成才之路
1901年2月28日,鲍林出生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幼年聪明好学,11岁认识了心理学教授捷夫列斯,捷夫列斯有一所私人实验室,他曾给幼小的鲍林做过许多有意思的化学演示实验,这使鲍林从小萌生了对化学的热爱,这种热爱使他走上了研究化学的道路。
鲍林在读中学时、各科成绩都很好,尤其是化学成绩一直名列全班第一名。他经常埋头在实验室里做化学实验,立志当一名化学家。1917年,鲍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俄勒冈州农学院(现俄勒冈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他希望通过学习大学化学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鲍林的家境很不好,父亲只是一位一般的药剂师,母亲多病。家中经济收入微薄,居住条件也很差。由于经济困难,鲍林在大学曾停学一年,自己去挣学费,复学以后,他靠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习和生活,曾兼任分析化学教师的实验员,在四年级时还兼任过一年级的实验课。
鲍林在艰难的条件下,刻苦攻读。他对化学键的理论很感兴趣,同时,认真学习了原子物理
学术贡献
价键理论
鲍林自1930年代开始致力于化学键的研究,1931年2月发表价键理论,此后陆续发表相关论文,1939年出版了在化学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化学键的本质》一书。这部书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化学键的认识,将其从直观的、臆想的概念升华为定量的和理性的高度,在该书出版后不到30年内,共被引用超过16000次,至今仍有许多高水平学术论文引用该书观点。由于鲍林在化学键本质以及复杂化合物物质结构阐释方面杰出的贡献,他赢得了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鲍林对化学键本质的研究,引申出了广泛使用的杂化轨道概念。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原子轨道自身会重新组合,形成杂化轨道,以获得最佳的成键效果。根据杂化轨道理论,饱和碳原子的四个价层电子轨道,即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喙线性组合成四个完全对等的sp杂化轨道,量子力学计算显示这四个杂化轨道在空间上形成正四面体,从而成功的解释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电负性
其他消息
一个“最受尊敬”的科学家之所以“最受嘲弄”,在于他提出了维生素作用的新观点,尤其是主张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
鲍林是“化学家、物理学家、结晶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医学研究者”,他不是医生,可他偏偏引发了医学领域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论战。
鲍林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于1970年出版了《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一书。书中认为:每天服用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维生素c可以抗病毒。这本书受到读者的赞誉,被评为当年的美国最佳科普图书。
可是,医学权威们激烈反对鲍林的论点。有的说:“没有任何证据能够支持维生素C可以防治感冒的观点。”有的说:“这对预防或减轻感冒没有什么用处。”权威部门也纷纷表态。例如,美国卫生基金会就告诫读者:“每天服用1000毫克以上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的说法是证据不充分的。”美国医学协会也发表声明:“维生素C不能预防或治疗感冒!”只有个别医学家及几百位普通病人用自身的经历支持鲍林。
鲍林
相关图书
图书信息
书名:鲍林
作 者:陈发俊丛书:徐飞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1月
开本:16开
定价:29.00元
内容简介
《鲍林》内容简介:莱纳斯·卡尔·鲍林是与20世纪同行的美国生物化学家,荣获195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和196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位两次单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鲍林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他参与和经历了20世纪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成果卓著:首次全面描述化学键的本质;发现蛋白质的结构;揭示镰刀状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参与揭示DNA结构的研究;主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些军工科研项目;推进X射线结晶学、电子衍射学、量子力学、生物化学、分子精神病学、核物理学、麻醉学、免疫学、营养学等学科的发展。
鲍林一生著述丰厚,《鲍林》努力将其中较具经典的部分汇编成册,侧重于大师对人类和平、科学普及、科学方法与创新方面的论述,希望为读者学习和了解大师思想及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