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约瑟夫·穆勒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赫尔曼·约瑟夫·穆勒
外文名:Hermann Joseph Muller
出生日期:1890年12月21日
逝世日期:1967年4月5日
出生地:美国纽约
代表作品:《孟德尔遗传机制》《由单个基因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基因的人工诱变》
人物生平
不幸的是,他9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小学毕业后,穆勒进了莫里斯中学,曾组织纽约市第一个中学生科学俱乐部,190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并获得奖学金。大学二年级时,由于读了洛克(H.R.Lock)的《遗传、变异和进化》一书,从此对遗传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遂选定遗传学作为自己的主攻专业。在校期间,他组织了大学生生物俱乐部。在听了威尔森(E.B.Wilson)的细胞学和染色体遗传理论之后,穆勒学会了用遗传学观点思考生物学问题。1910年,穆勒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随后到康乃尔大学医学院,一边当生理学助教,一边继续深造。1912年因研究神经冲动的传导作用而获得硕士学位。同年,他被摩尔根招收为研究生,从而进入“蝇室”从事果蝇遗传学的研究。1914年,他发现了果蝇的弯曲翅突变体,进而确定该基因在摩尔根预言其存在但尚未发现的果蝇第Ⅳ连锁群。由于他的天才和勤奋,深受摩尔根的喜爱。他与布里吉斯、
突出贡献
穆勒在科学和学术上的贡献主要是在辐射遗传学和进化论等方面,特别是他对辐射遗传学的研究,为实验遗传学开辟了新的领域。
穆勒是辐射遗传学的创始人。1912年他进入“蝇室”就对果蝇的自然突变体进行研究并取得不少进展。但是,穆勒认为,在自然条件下果蝇的突变频率是很低的。为了提高基因的突变频率,穆勒决定采用强有力的、由放射源产生的短波电磁辐射这样的“利器”来干预基因。从1921年开始,整整10年穆勒在得克萨斯大学的一间地下室里,不知疲倦地探索用射线诱发基因突变以及检测这些突变的方法。他采用X射线照射果蝇,发现X射线能大大提高基因的突变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突变率与辐射剂量成正比。在《基因的人工诱变》一文中,他写道:“已十分肯定地发现,用较高剂量的X射线处理精子,能诱发受处理的生殖细胞发生高比例的真正的‘基因突变’。……高剂量处理的突变率要比未受处理的生殖细胞高出约15000%。”穆勒同时还指出:X射线既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