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玻恩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马克斯· 玻恩
外文名:Max Born
国籍:德国/英国
民族:犹太人
出生日期:1882年12月11日
逝世日期:1970年1月5日
毕业院校:海德堡大学(学士),哥廷根大学(硕士,博士)
职业:理论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提出玻恩近似
出生地:布雷斯劳(今弗罗茨瓦夫)
信仰:犹太教
代表作品:《晶体点阵动力学》
研究机构:法兰克福、哥廷根和爱丁堡大学
获奖:诺贝尔物理学奖(1954年)
其他相关:马克斯·玻恩奖
性别:男
学位:博士
人物生平
玻恩于1882年12月11日出生于德国普鲁士的布雷斯劳(今波兰城市弗罗茨瓦夫)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布雷斯劳大学的解剖学和胚胎学教授。小时受父亲影响,喜欢摆弄仪器和参加科学讨论。
1901年进入布雷斯劳大学。后来到海德堡大学和苏黎士大学求学。1905年慕名进入哥廷根大学听D.希耳伯特、H.闵可夫斯基等数学、物理学大师讲学。1907年在哥廷根大学通过博士考试,导师是希尔伯特。此后前往剑桥大学跟随拉默尔和约瑟夫·汤姆孙学习了一段时间。1908年至1909年回到布雷斯劳学习相对论。闵可夫斯基曾邀请他去哥廷根与他共事,但是此后不久的1909年冬天闵可夫斯基便去世了,玻恩受命继续闵可夫斯基在物理领域的研究工作。
玻恩在1909年获得大学任教资格,先是在哥廷根大学受聘为无薪金讲师,1912年接受迈克尔逊的邀请前往芝加哥教授相对论,并与迈克尔逊合作完成了一些光栅光谱实验。此外,玻恩对固体理论进行过比较系统的研
人物成就
玻恩在物理学中的主要成就是创立矩阵力学和对薛定谔的波函数作出统计解释。因量子力学方面的基本研究,特别是因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和Bothe分享了195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创立矩阵力学
1920年以后,玻恩对原子结构和它的理论进行了长期而系统的研究。那时,卢瑟福-玻尔的原子模型和有关电子能级的假设遇到了许多困难。因此,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于1924年提出了物质波假设,认为电子等微观粒子既有粒子性,也有波动性。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1887—1961)创立了波动力学。同时,玻恩和海森伯、约尔丹等人用矩阵这一数学工具,研究原子系统的规律,创立了矩阵力学,这个理论解决了旧量子论不能解决的有关原子理论的问题。后来证明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是同一理论的不同形式,统称为量子力学。因此,玻恩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
解释对波函数
为了描述原子系统的运动规律,薛定谔提出了波函数所遵循的运动方程——薛定谔方程
个人荣誉
奖章和名誉
1934年:剑桥Stokes(GeorgeGabrielStokes)奖章
1945年:爱丁堡皇家学会MacDougall-Brisbane奖章和Gunning-VictoriaJubilee奖
1948年:德国物理学会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1950年:伦敦皇家学会Hughes(DavidE.Hughes)奖章
1953年:哥廷根市荣誉市民
1956年:慕尼黑国际法HugoGrotius(格劳秀斯)奖章
1959年:德国联邦十字勋章
1982年:哥廷根大学庆祝马克斯·玻恩和詹姆斯·夫兰克诞辰100周年。
会员和院士
获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柏林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39年当选伦敦皇家学会会员,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员,是柏林、哥廷根、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等科学院院士。
诺贝尔奖
1954年因提出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命名荣誉
1.以他名字命名的玻恩
个人著作
《晶体点阵动力学》(1915年)
《爱因斯坦相对论》(1920年)
《固态原子理论》(1923年)
《原子动力学问题》(1926年)
《原子物理学》(1935年)
《晶格动力学》(1954年)
《物理学实验与理论》(1943年)
《我们一代的物理学》(1956年)
《物理学与政治学》(1962年)
社会评价
在量子理论的发展历程中,玻恩属于量子的革命派,他是旧量子理论的摧毁者,他认为旧量子论本身内在矛盾是根本性的,为公理化的方法所不容,构造特性架设的办法只是权宜之计,新量子论必须另起炉灶,用公理化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玻恩先后培养了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海森堡(193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泡利(因为提出不相容原理获194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玻恩似乎没有他的学生幸运,他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受到了包括爱因斯坦、普朗克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的反对,直到1954年才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恩是缔造量子力学的领袖;是哥廷根物理学派的核心人物。
人物传记
《玻恩研究》,厚宇德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
《玻恩与哥廷根物理学派》,厚宇德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