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埃德蒙多·哈雷简介

埃德蒙多·哈雷简介

淘名人 2023-09-15 21:33 热度:

埃德蒙多·哈雷

埃德蒙·哈雷(EdmondHalley,1656年11月8日—1742年1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气象学家和物理学家,曾任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第二任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他把牛顿定律应用到彗星运动上,并正确预言了那颗现被称为哈雷的彗星作回归运动的事实,他还发现了天狼星、南河三和大角这三颗星的自行及月球长期加速现象。

基本资料

中文名:埃德蒙·哈雷

外文名:Edmond Halley

国籍:英国

出生日期:1656年11月8日(丙申年)

逝世日期:1742年1月14日

毕业院校:牛津大学王后学院

职业:天文学家

主要成就:成功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 发现了月球的长期加速现象

出生地:英国伦敦

信仰:无神论者

代表作品:《彗星天文学论说》

人物生平

埃德蒙·哈雷(Halley,Edmond)英国天文学家,出生于1656年的英国,20岁毕业于牛津大学王后学院。此后,他放弃了获得学位的机会,去圣赫勒纳岛建立了一座临时天文台。在那里,哈雷仔细观测天象,编制了第一个南天星表,弥补了天文学界原来只有北天星表的不足。哈雷的这个南天星表包括了381颗恒星的方位,它于1678年刊布,当时他才22岁。他把牛顿定律应用到彗星运动上,并正确预言了那颗现被称为哈雷的彗星作回归运动的事实。

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就是他对一颗彗星的准确预言。1680年,哈雷与巴黎天文台第一任台长卡西尼合作,观测了当年出现的一颗大彗星。从此他对彗星发生兴趣。哈雷在整理彗星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发现1682年出现的一颗彗星的轨道根数,与1607年开普勒观测的和1531年阿皮延观测的彗星轨道根数相近,出现的时间间隔都是75或76年。哈雷运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反复推算,得出结论认为,这三次出现的彗

展开阅读全文 ∨

与牛顿交往

不过,很快哈雷自己就遇到了烦恼。从1680年起,他对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产生了疑问,询问胡克和皇家学会的一些会员时,无人能解答。1684年8月,哈雷带着这个在婚前婚后整整困惑了他四年的问题,前往剑桥找到牛顿。牛顿告诉眼前比自己小14岁的求教者,自己几年前已经知道答案了,只是没有发表而已。哈雷的困惑就此画上了句号,他和牛顿的交往则刚刚开始,科学史上一本划时代的著作也即将诞生。性格怪异的牛顿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所得,在哈雷游说下,牛顿开始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皇家学会也同意印行。此书的编辑、校对和序言撰写,更是由哈雷亲自完成。万事俱备之时,皇家学会却无法筹集资金,哈雷于是自掏腰包。为了让该书被更多的人接受,哈雷甚至致信当时的国王,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1687年出版的这本书,成为牛顿最著名的著作。哈雷也开始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来研究彗星。

1691年牛津大学的校园里有些不太平静。英国皇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年表

(1)哈雷生逢以新思想为基础的科学革命时代,1673年进牛津大学王后学院;

(2)1676年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纳岛测定南天恒星的方位,完成了载有341颗恒星精确位置的南天星表,记录到一次水星凌日,还作过大量的钟摆观测(南半球钟摆旋转的方向与北半球相反)。同年,建立了南半球第一个天文台。

(3)1678年哈雷被选为皇家学会成员,并荣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

(4)1684年,他到剑桥向牛顿请教行星运动的力学解释,在哈雷研究取得进展的鼓舞下,牛顿扩大了他对天体力学的研究;

(5)哈雷具有处理和归算大量数据的才能,1686年,他公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载有海洋盛行风分布的气象图;

(6)1693年,发布了布雷斯劳城的人口死亡率表,首次探讨了死亡率和年龄的关系;

(7)1701年,他根据航海罗盘记录,出版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地磁图,1704年,他晋升为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

(8)1705年,哈雷出版了《彗星天文学论说》,书中

展开阅读全文 ∨

哈雷的成就

哈雷彗星

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就是他对一颗彗星的准确预言。哈雷在整理彗星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发现1682年出现的一颗彗星的轨道根数,与1607年开普勒观测的和1531年阿皮延观测的彗星轨道根数相近,出现的时间间隔都是75或76年。哈雷的计算,预测这颗彗星将于1835年和1910年回来,结果,这颗彗星都如期而至。这颗彗星就是今天几乎人人皆知的“哈雷彗星”。彗星的神秘性随之被打破。

其它

此外,哈雷发现了恒星的自行,这又是一个重大发现。哈雷还提出利用金星凌日的机会,去测定日、地距离,为当时精确测定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他还发现了月亮运动的长期加速现象,为精密研究地、月系的运动作了重要贡献。

绰号

哈雷有许多有意思的绰号。当年他出色地绘制了南天星图,于是当时的英国皇家天文学家弗拉姆斯蒂德(JohnFlamsteed)便叫他“南天第谷(OurSouthernTycho)”。第谷是丹麦天文学家,他用肉眼精确测量了北天777颗恒星的位置,并发掘出了后来成为“星空立法者”的开普勒。Flamsteed也以观测精确著称,第谷自然成为他心中至高的偶像。22岁的哈雷竟被性格严肃刻板的Flamsteed毫不吝啬地誉为“南天第谷”,其天文才华可见一斑。

可是,几十年后,哈雷从Flamsteed那里得来了另一个性质完全不一样的绰号“雷霉儿(Raymer)”。这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来,Flamsteed和第谷确实有很多共同点。第谷发掘了开普勒,而在某种意义上,Flamsteed发掘了哈雷。格林尼治天文台刚准备建设那会儿,Flamsteed作为被制定的天文台第一任台长,找到牛津大学去选助手。当时正在上大二的哈雷在同

展开阅读全文 ∨

评价

除此之外,哈雷曾涉猎数学、地球物理、考古学等,但一颗彗星的光芒,似乎已完全笼罩了他身后漫长的岁月。很少有人知道,1693年哈雷发表的一篇关于死亡年龄分析的文章,为英国政府出售寿险时确定合理的价格,提供了坚实基础。据说,这是有关社会统计学的开创性工作,甚至对后来的人寿保险业影响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