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狄斯·托勒密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克罗狄斯·托勒密
外文名:古希腊语:ΚλαύδιοςΠτολεμαῖος;拉丁语:Claudius Ptolemaeus
国籍:古罗马帝国
民族:古希腊人
出生日期:约 90年
逝世日期:168年
职业: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占星家
主要成就:“地心说”的集大成者
出生地:埃及托勒马达伊
代表作品:《天文学大成》、《地理学》、《天文集》和《光学》
生平经历
克罗狄斯·托勒密(ClaudiusPtolemaeus,)“地心说”的集大成者,约公元90年出生于埃及的托勒马达伊,曾在亚历山大城居住和工作,168年去世。父母都是希腊人。公元127年,年轻的托勒密被送到亚历山大去求学。在那里,他阅读了不少的书籍,并且学会了天文测量和大地测量。他曾长期住在亚历山大城,直到151年,168年去世。
关于托勒密的生平,至今所知甚少。最主要的资料来自他传世著作中的有关记载,其次是罗马帝国时代和拜占廷时代著作家们传述的一些说法——通常颇为可疑。在托勒密最重要的著作《至大论》(Almagest)(《天文学大成》的古阿拉伯翻译版本)中,记载着一些他本人所作的天文观测,这是确定他生活年代、工作地点的最可靠的资料。见于《至大论》书中的托勒密天文观测记录,最早的日期为公元127年3月26日,最晚的日期为141年2月2日。由此可知托勒密曾活动于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Hadrian,
学术观点
天文学
在古老的宇宙观中,人们把天看成是一个盖子,地是一块平板,平板就由柱子支撑着。
在公元前四到三世纪,对于天体的运动,希腊人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以欧多克斯为代表,他从几何的角度解释天体的运动,把天上复杂的周期现象,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周期运动;他又给每一种简单的周期运动指定一个圆周轨道,或者是一个球形的壳层,他认为天体都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并且用二十七个球层来解释天体的运动,到了亚里士多德时,又将球层增加到五十六个。另一种以阿利斯塔克为代表,他认为地球每天在自己的轴上自转,每年沿圆周轨道绕日一周,太阳和恒星都是不动的,而行星则以太阳为中心沿圆周运动。但阿利斯塔克的见解当时没有人表示理解或接受,因为这与人们肉眼看到的表观景象不同。
托勒密于公元二世纪,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结构学说,即“地心说”。其实,地心说是亚里士多德的首创,他认为宇宙的运动是由上帝推动的。他说,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
著作
托勒密著有四本重要著作:《天文学大成》(Almagest)、《地理学指南》(Geography)、《天文集》(Tetrabiblos)和《光学》(Optics)。此外,尚有年代学和占星学方面的著作等。
天文学大成
托勒密总结了希腊古天文学的成就,写成《天文学大成》十三卷。其中确定了一年的持续时间,编制了星表,说明旋进、折射引起的修正,给出日月食的计算方法等。他利用希腊天文学家们特别是希帕恰斯(Hipparchus,又译伊巴谷)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成果,把各种用偏心圆或小轮体系解释天体运动的地心学说给以系统化的论证,后世遂把这种地心体系冠以他的名字,称为托勒密地心体系。这部巨著是当时天文学的百科全书,直到开普勒的时代,都是天文学家的必读书籍。
《天文学大成》——500年的希腊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顶峰——统治了天文界长达13个世纪。这样一本知识上参差交错且复杂的著作,不是单独一个人所能完成的。托勒密依靠了
评价
在讨论托勒密的历史功绩及影响时,不能不先谈到一些很容易使人误入歧途的成见。这些成见并非学术研究所得出的成果,而是与某些特定时期的宣传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因而广泛流传,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如下两种。
第一种成见,是将托勒密看成只是一些古代科学文献的编辑者,由此引申开去,就自然会有诸如《至大论》不过袭自希帕恰斯、《地理学》只是马里努斯著作的翻版之类的偏激之论。这种成见的发端,据研究很可能是19世纪初期的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史家J·B·德朗布尔(Delambre)的《古代天文学史》(HistoiredeI’astronomieancienne)一书,这种看法早已被学者们的研究所否定,但在一些非学术的读物中有时仍可见到。
第二种成见,是将托勒密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两人不同的宇宙体系混为一谈,进而视之为阻碍天文学发展的历史罪人。在当代科学史著述中,以李约瑟(J.Needham)“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