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张家骅简介

张家骅简介

淘名人 2023-09-16 08:35 热度:

张家骅

张家骅(1915年4月11日——2010年1月20日)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领域创始人之一。开办训练班,著书立说,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员,成为各地早期原子能和平利用事业的骨干力量。领导开展同位素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同位素仪表的研制。长期致力于钍基核燃料循环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利用原子能和钍基核燃料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家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5年4月11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原子核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中国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领域创始人之一

出生地:福建福州

人物成就

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第四任所长、名誉所长,上海市第五、第七、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核学会原理事长。长期从事同位素应用技术研究、同位素仪表研制、钍基核燃料循环研究,是我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我国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领域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爱国人士。在美国期间,实验证实电子和正电子具有不同的穿透率,对薄窗计数器探测效率的校正十分有用。在北京、上海广泛开展同位素和射线的应用研究,如永久发光粉、放射线同位素电池的研制,同位素源X射线荧光分析,钍作为新核能的基础研究等。五十年代后期多次负责开办同位素应用训练班、核电子仪器维修训练班,为我国放射线同位素的研究应用培养了大量人才。编著有《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基础知识》、《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荧光分析》等。

人物经历

1915年4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36年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1940年9月~1941年7月任中法大学附中教员。

1941年9月~1948年7月任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教员。

1949年~1952年在美国圣路易城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博士学位。

1952年8月~1953年8月任美国华盛顿大学回旋加速器实验室物理员。

1953年9月~1954年6月任美国伍斯特学院访问教授。

1954年9月~1955年4月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州A&M学院助理教授。

1955年8月~1962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

1962年6月~任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

人物事迹

张家骅,1915年4月出生于福州一个商人之家。这个旧式家庭不准家中儿童进入正规学校接受新式教育,因此他的幼年教育,整整10年都在私塾中度过,直到1930年秋才得以进入初中学习。他对各门课程都感到新鲜,尤其对物理和数学特别感兴趣。接触到的一些新思想,如“科学救国”等对他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说父亲送他进学校的决定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936年张家骅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秀丽的校园、严谨的教学、完整的设备,以及故都到处可见的名园、古迹、文化遗址令他目不暇接、赞叹不已。然而紧接着发生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日本推行全面侵略,清华大学被迫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成立了“长沙临时大学”。张家骅于9月辗转来长沙上课。开课一学期后,再迁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张家骅参加了学校为家境清寒学生组成的步行团,历时两个月,徒步三千里,从长沙来到昆明。这个不到300名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