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罗伊·格劳伯简介

罗伊·格劳伯简介

淘名人 2023-09-16 13:52 热度:

罗伊·格劳伯

罗伊·格劳伯(RoyJ.Glauber,1925年9月1日~2018年12月26日),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他因“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霍尔和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特奥多尔·亨施共同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本资料

中文名:罗伊·格劳伯

外文名:Roy J. Glauber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25年09月01日

逝世日期:2018年12月26日

职业:科学 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建立了量子光学理论

科研成果

最终使得量子光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另一位物理学家——罗伊·格劳伯,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激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对光本身特性的描述上则遇到了一些困难。格劳贝尔就认为量子化的电磁场并不能代表光的一切性质,大量光子的集体行为于普通光子有很大的区别,应该更好地发展量子理论来探索光的本质,从而开创了建立量子光学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工作。

1963年格劳伯就通过自己工作成功地应用量子理论来解释了一些光学现象,他在《物理评论通信》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此后又在《物理评论》等杂志上发表了几篇相关论文,创造性的提出了“光子的相干性量子理论”。该理论成功的描述了光量子的运动规律,揭示了光量子的特性,以及大量光量子如何互相影响他们之间的运行方式,产生“干涉”现象等等。格劳伯的这些论文,奠定了量子光学学科的理论基础。

格劳贝尔科学思想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创造性提出了用量子本性解释光宏观现

展开阅读全文 ∨

获奖理由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5年9月4日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在光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的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伊·格劳伯,他将获得一半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而另外一半奖金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霍尔和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物理学教授特奥多尔·亨施分享。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三位科学家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和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而获奖。

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而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则“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作出重大贡献”。格劳伯在当时提出了“相干性的量子理论”,不仅解决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而且奠定了量子光学的基础,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学科,“他获得诺贝尔奖,是学术界许多人都期待已久的事情”。霍尔与亨施的研究,则主要结合了原子物理和量子光学,在精确测量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时间的精确

展开阅读全文 ∨

颁奖现场

简介

典礼结束后现场都由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罗伊·格劳伯负责打扫。

奖项: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得者:罗伊·格劳伯、约翰·霍尔和特奥多尔·亨施

成就

成就:美国科学家约翰·亨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介绍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5年9月4日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在光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的两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德国科学家。

2005年80岁的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伊·格劳伯获得一半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而另外一半奖金由2005年71岁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霍尔和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物理学教授、63岁的特奥多尔·亨施分享。瑞典皇家科学院说,美国科学家约翰·亨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名美国科学家罗伊·亨格劳伯因为“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而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事件

中国之行

应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和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2012年11月30日下午,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RoyJ.Glauber教授在山西大学文科楼三层报告厅作了题为“TwoHundredYearsofLightWaves,OneHundredYearsofLightQuanta”的学术报告。原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教授朱诗尧为整场报告作了翻译。

山西大学校长贾锁堂聆听讲座并代表学校向RoyJ.Glauber教授赠送了礼物。副校长高策在致辞中对RoyJ.Glauber教授莅临我校,并为师生作报告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对山西大学的办学历程和学科建设作了简要的介绍。彭堃墀院士、副校长李思殿和师生500多人一同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天才主持。

RoyJ.Glauber教授在报告中讲述了光学的发展历程,其中几个著名的实验在RoyJ.G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逝世

2018年12月26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