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修二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中村修二
外文名:日文平假名:なかむら しゅうじ
国籍:美国
民族:大和民族
出生日期:1954年5月22日
毕业院校:德岛大学(学士,硕士,博士)
职业:科学家
主要成就:发明蓝色LED,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出生地:日本爱媛县伊方町
代表作品:我生命里的光
2016受聘:中国矿大名誉教授
2017年受聘:四川师范大学荣誉教授
人物履历
1954年,出生于日本爱媛县伊方町;
1965年,爱媛县小学转入兵库县尼崎市·尼崎市立桩濑小学;
1967年,尼崎市立桩濑小学毕业;
1973年,爱媛县立大洲高等学校普通科毕业;
1977年,德岛大学工学院电子工程学士毕业;
1979年,德岛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同年进入日亚化学(Nichia);
1987年,佛罗里达大学电子工学部留学(1988年9月);
1988年,日亚化学资助中村进入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研究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
1989年,中村教授开始研究基于三族氮材料的蓝光LED;
1991年,获得氮化镓成长的关键技术;
1993年,高亮度青色发光二极管的开发,开发了蓝色发光二极管——被称为世纪发明、诺贝尔奖级别的发明——该项技术曾被认为20世纪不可能的任务——并商品化;
1994年,日本德岛大学“InGaN高亮度LED青色関研究”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1995年,开始研发蓝色激光二
科研成就
中村修二教授的创新使得LED生产商能够生产三原色(红、绿和蓝)LED,从而使实现1600万色成为可能。或许最为重要的是,LED行业利用这种新技术来开始白色LED(半导体生态光源)的商业化生产。
1989年,中村教授开始研究基于三族氮材料的蓝光LED。由于在蓝光LED方面的杰出成就,中村教授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包括仁科纪念奖(1996),IEEEJackA.莫顿奖,英国顶级科学奖(1998);富兰克林奖章(2002),2003年中村教授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NAE)院士,2006年获得千禧技术奖。2000年,中村教授加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他获得100多项专利,并发表了200多篇论文。
人物荣誉
获得奖项
1996年,仁科纪念奖;
1997年,大河内纪念奖;
2001年,获日本朝日奖;
2002年,获得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金奖;
2002年,武田奖;
2006年,获芬兰千禧技术大奖;
2008年,阿斯图利亚斯皇太子奖;
2011年,第63届艾美奖技术开发部门获奖。
2014年10月7日,赤崎勇、天野弘和中村修二因发明“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颁奖仪式
2014年12月11日,瑞典当地时间10日下午4时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音乐厅举行。中村修二出席了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进行了大约1个多小时。仪式结束后,中村教授则表示想赶紧回去工作。
这三名日本人因发明蓝色发光二级管即蓝光LED,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蓝光LED使人类可以用到更加环保的白色光源,降低了全球范围的照明成本。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声明说:“白炽灯点亮了20世纪,21世纪将由LED灯点亮。”
访华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