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弗莱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亚历山大·弗莱明
外文名:Alexander Fleming
国籍:英国
出生日期:1881年8月6日
逝世日期:1955年3月11日
毕业院校:威斯敏斯特大学等
职业:医学家
主要成就:发现青霉素 发现溶菌酶 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出生地:苏格兰洛克菲尔德
逝世地:英格兰伦敦
研究领域:细菌学、免疫学
人物简历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Fleming,1881.8.6-1955.3.11),英国微生物学家。1881年8月6日出生于苏格兰基马尔诺克附近的洛克菲尔德。
13岁时随其兄(开业医师)去伦敦做工,由于意外地得到姑父的一笔遗产,进入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学习,1906年毕业后留在母校的研究室,帮助其师赖特博士进行免疫学研究。
1918年弗莱明返回圣玛丽医学院,加紧进行细菌的研究工作。1922年他发现了一种叫“溶菌酶”的物质,发表了《皮肤组织和分泌物中所发现的奇特细菌》的报告。
1929年弗莱明在《不列颠实验病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的研究论文,但未被人们引起注意。弗莱明指出,青霉素将会有重要的用途,但他自己无法发明一种提纯青霉素的技术,致使此药十几年一直未得以使用。
1939年,在英国的澳大利亚人瓦尔特·弗洛里(1898—1968年)和德国出生的鲍利斯·钱恩(1906—1
成长经历
求学经历
弗莱明的成长之路,远非一帆风顺。在他7岁时,父亲去世。由大哥和母亲将他和几个兄弟养大,他在山野长大,这锻炼了他的观察能力,算是为日后的细菌培养积累了初步的基础。13岁左右,弗莱明去伦敦投奔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汤姆。汤姆其时已从格拉斯哥大学毕业,去伦敦发展事业并成为了一个眼科学家。他先是在一所类似技校的学校学习,16岁毕业后就去了一家专营美国贸易的船务公司上班。
1901年,弗莱明20岁时,他的一个终身未婚的舅舅去世,留下了一笔较为可观的遗产,弗莱明分到了250英镑。汤姆敦促他善加利用这笔财富,建议他学习医学。7月,弗莱明通过16门功课的考试,获得进入圣玛丽医院附属医学院的资格。而他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则是工作期间,他曾和来自这个学院的水球队比赛过。学习期间,弗莱明获得了学校提供的各种名目的奖学金。1906年7月,他通过了一系列测试,获得了独立开诊所的资格。但他的人生命运被约翰·弗里曼所改变
发明成就
两项发现
1921年,患重感冒的弗莱明坚持工作,在一培养基中发现溶菌现象,细究之下原来是鼻涕所致,由此发现了溶菌酶。
1928年7月下旬,弗莱明将众多培养基未经清洗就摞在一起,放在试验台阳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休假了。9月1日,在工作22年后,他因溶菌酶的发现等多项成就,获得教授职位。9月3日,度假归来的弗莱明,刚进实验室,其前任助手普利斯来串门,寒暄中问弗莱明这段时间在做什么,于是弗莱明顺手拿起顶层第一个培养基,准备给他解释时,发现培养基边缘有一块因溶菌而显示的惨白色,因此发现青霉素,并于次年6月发表,最终使其获诺贝尔奖的论文。
成就背景
弗莱明要遇到青霉菌所致的溶菌现象,究竟需要多少偶然因素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出现。有人曾为此专门著文阐述。首先,青霉菌适合在较低温度下生长,葡萄球菌则在37度下生长最好。其次,在长满了细菌的培养基上,青霉菌无法生长。最后,青霉菌大约在5天后成熟并产生孢子,这时青霉素才
人物性格
弗莱明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不尚空谈,只知默默无言地工作。起初人们并不重视他。他在伦敦圣玛丽医院实验室工作时,那里许多人当面叫他小弗莱,背后则嘲笑他,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苏格兰老古董”。有一天,实验室主任赖特爵士主持例行的业务讨论会。一些实验工作人员口若悬河,哗众取宠,唯独小弗莱一直沉默不语。赖特爵士转过头来问道:“小弗莱,你有什么看法?”“做。”小弗莱只说了一个字。他的意思是说,与其这样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不如立即恢复实验。到了下午五点钟,赖特爵士又问他:“小弗莱,你现在有什么意见要发表吗?”“茶。”原来,喝茶的时间到了。这一天,小弗莱在实验室里就只说了这两个字。
社会争议
有人指出,弗莱明虽然发现了青霉素,却只发表了两篇论文,而有关青霉素在医学上可能存在的价值,只在其第二篇论文中明确提到过一次,“青霉素或者性质与之类似的化学物质有可能用于脓毒性创伤的治疗”,这就是他对青霉素功用所作出的唯一预言。
有人甚至在纪念弗莱明贡献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弗莱明1929年那篇划时代论文中,没有引用,在1928年法国出版,一本专门阐述霉菌和其它细菌,在抑菌观察方面的有关文献的专著,以此说明弗莱明并不真的明白青霉素的价值。而其后,弗莱明即未积极分离纯化青霉素,也未积极推动青霉素的研究,以使它成为一种治疗用的药物(这些事务均是牛津小组——弗洛里和钱恩为主要人员——所作)。甚至没有妥善保存他所发现的青霉菌菌种,而是一位有远见的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教授Raistrcik将之保存,后来交给牛津研究小组。
还有人认为,青霉素之所以能迅速在临床大面积推广使用,得益于残酷的二战以及日本偷袭珍珠港
社会评价
尽管弗莱明曾遭受非议,但毋庸置疑的是,青霉素已挽救了数以百万计人的生命,并且将来肯定还将继续挽救更多的人,这其中大部分荣誉还是应当归功于弗莱明,是他完成了最重要的发现。正如牛津病理学系主任哈里斯所说:“没有弗莱明,不会有钱恩及弗洛里;没有钱恩,不会有弗洛里;没有弗洛里,不会有希特利;没有希特利,则不会有盘尼西林。
人物轶事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弗莱明的农夫父亲曾救过小时候的丘吉尔,丘吉尔之父出资让弗莱明上学成才,而后丘吉尔本人又在二战中因青霉素而从濒死的疾病中获救。弗莱明给朋友的信中证实,这是误传,而且后来挽救丘吉尔的药物也不是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