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学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33年3月28日
逝世日期:2019年2月24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18年当选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代表作品:《殷代地理简论》、《东周与秦代文明》、《新出青铜器研究》、《清华简及古代文明》、《四海寻珍》
人物生平
1933年3月28日,李学勤出生于北京。
1951年,入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
1952年—1953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954年—2003年7月,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员。
1985年—198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1991年—199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199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02年,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2003年,任教于清华大学,历任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2008年,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
2011年9月,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
2018年,当选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2019年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学勤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在多学科领域都做出了贡献,引领和推进了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在甲骨学研究方面,他建立了殷墟甲骨“两系说”的分期理论,发展了“非王卜辞”的研究,并首先鉴识出西周甲骨文;在青铜器研究方面,他从“形制、纹饰、铭文、字体、功能、组合和铸造工艺”等方面开展综合性研究,重视新出青铜器资料的考释和研究工作,推进了商周年代学的建立和商周史研究的发展;在战国文字研究方面,他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推进了这一古文字分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在简帛研究方面,他参加了马王堆帛书、定县汉简、张家山汉简的整理,并主持了睡虎地秦简、五一广场东汉简等多种珍贵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尤其是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收藏、保护、整理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并提出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时代”等学术主张,倡导开展比较考古学和比较文明史研究、国际汉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6年 |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 |
1998年3月—200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第二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 |
第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 |
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 |
英国剑桥大学克莱亚堂客座院士 | |
日本关西大学客座教授 |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远东史系客座教授 | |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校聘教授 | |
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名誉教授 | |
美国达特默思学院蒙哥马利教授 | |
韩国明知大学客座教授 | |
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 | |
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 | |
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 | |
楚文化研究会会长 | |
楚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李学勤的父亲在协和医院工作。李学勤是独生子,加上从小体质纤弱,儿时的他没有什么玩伴。好在母亲很早就教他认字,四岁之前已可识字读书。父亲专门给李学勤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他用两年时间学完了小学教材。由于课堂内容远不能满足其求知欲,上课之余,他阅读了众多的课外书籍。因为他的兴趣爱好广泛,读书范围也非常广泛,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他经常不吃早饭或午饭,省吃俭用,去书店和书摊买旧书,看完后再卖掉,换买其他的书来读。
婚姻家庭
李学勤的妻子的名字是徐维莹。
人物评价
“李学勤向以博学多识、精力过人著称,在简帛整理、简帛研究、简帛学的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做了许多重要甚至是无人能及的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光明日报》评)
“李学勤是战国文字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作出过令人瞩目的贡献,是中国国内外学界公认的中国古文字学研究权威。”(中国社会科学网评)
“在出土文献和古文字领域,李先生(李学勤)不但个人有丰硕成果,而且其引领推动之功,无人可相提并论。”(古文字学家裘锡圭评)
“李先生(李学勤)为清华大学文科建设作出了诸多卓越贡献,是新世纪清华人文学科的旗帜与领军人物。”(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评)
“李先生(李学勤)对清华文科,特别是基础文科的复建有着巨大贡献,他不论是在为人为师,还是为学上,都是清华人文学科和学人前进的标杆。”(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万俊人评)
“李学勤毕生从事学术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的学术事业;他治学领域宽广,很多学术领域都有所研究;他学术
人物纪念
人物图书
2021年4月,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学勤文集》首发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李学勤文集》收录了李学勤自1956年至2018年所撰写的中文论著,约一千万字,分为七大类,即:古史研究(附文明起源研究,共六册)、甲骨学研究(附文字起源研究,共四册)、青铜器研究(附铜镜研究,共六册)、战国文字研究(附古文字学通论,共一册)、简帛学研究(共三册)、学术史研究(附国际汉学研究,共三册)、序跋杂文(共六册)。全套文集共三十册,最后一册为目录和索引。
纪念馆室
2021年4月,李学勤先生纪念室揭牌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纪念室展出“李学勤先生生平纪念展”,以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现了李学勤的人生经历,以及成就与学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