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劲松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汪劲松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4年4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主要成就:近40余项科研项目,论文120余篇 ASME、IEEE会员,SME高级会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国家973项目专家委员会专家 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 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出生地:重庆万州(原四川万县)
人物经历
1981年09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学习,1986年2月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8年12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0年12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91年4月获博士学位。
1990年12月起,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研究生工作组组长、教研室主任、研究所所长(1995年晋升为教授)。
1997年04月至1998年08月,赴美国密西根大学机械系做访问学者。
1998年09月,任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副主任,
1998年12月,任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
1999年05月,任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
2000年06月,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主任,
2001年06月,任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
2003年02月,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期间:1999.04-2004.04国家教育部首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
职务任免
2023年3月2日,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汪劲松为四川大学校长;免去汪劲松的西北工业大学校长职务。
研究领域
长期致力于先进制造装备及技术、数控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特种移动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是国家863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和科技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评审专家。近年来做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先后承担了近40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
所获荣誉
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第三届GM中国科技成就二等奖,教育部首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人选,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8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类)一等奖,2005、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2020年11月,汪劲松与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获得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领导卓越奖。
社会兼职
IEEE会员
SME高级会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生产工程学会理事
《航空制造技术》编委
国家“973”项目专家委员会专家
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
人物评价
汪劲松作为清华大学副校长,是中国青年科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很有才气的艺术家。曾于2006年10月28日,在山东新闻美术馆举行“汪劲松、陈辉、潘鲁生三人画展”。他的艺术作品表面看来与传统绘画有同工之处,但却表现出当代学人的气质和风骨。汪劲松虽不刻意于追求笔墨意趣和意象的营造,但仍然流露出清新自然、沉静空旷的意境。在他的作品中,层叠缠绕的水田、鳞次栉比的民居、云雾缭绕的山峦、闪烁迷离的山涧飞瀑等等,活跃生动,向观众叙说着自然的造化和涌动的生命激情。
论文及著作
刘悦汪劲松王立平.重型混联机床XNZH2430的静刚度优化[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⑻:1418~
夏必忠汪劲松傅新杨华勇.双活塞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原理样机的研制及其压缩比[J].机械工程学报,2006,42⑶:117~
杨建新汪劲松郁鼎文.空间并联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逆解的模块化计算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5,41⑸:104~
张兰霞解顺强王立平汪劲松龙运佳.递推牛顿——欧拉动力学算法的推广及其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35⑵:65~
叶佩青陈凯云张辉汪劲松.叶片进排气边缘测量型值点插值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27⑼:1617~
汪劲松张文雪汪蕙张佐宗俊峰.创建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提升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⑷:1~
曹家勇朱煜汪劲松尹文生段广洪张鸣.平面电动机设计、控制与应用技术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