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卫炳江简介

卫炳江简介

淘名人 2023-10-09 12:55 热度:

卫炳江

卫炳江(Ping-kongAlexanderWai),男,汉族,光纤通讯专家,美国光学学会院士、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第六任校长。卫炳江198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获得物理学理学士(荣誉)学位;1988年获得马里兰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科学应用国际公司担任研究科学家;1990年返回马里兰大学,担任电机工程学系研究助理;1996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担任助理教授;2002年担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及资讯工程学系教授兼系主任;2005年晋升为香港理工大学光通讯学讲座教授兼工程学院院长;2008年出任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2010年出任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科研发展);2020年3月担任香港理工大学常务及学务副校长兼光通讯讲座教授;2021年担任香港浸会大学第六任校长。卫炳江长期从事光子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卫炳江

外文名:Ping-kong Alexander Wai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毕业院校:马里兰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9年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 2012年当选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 2012年当选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81年,卫炳江在香港大学以一级荣誉成绩取得物理学理学士(荣誉)学位,其后前往美国修读物理学研究生课程。

1988年,在马里兰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的研究论文是关于光纤非线性光讯号的传输。其后,他在维珍尼亚州麦克利恩区的科学应用国际公司担任研究科学家。

1990年,返回母校马里兰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担任研究助理。

1996年,返回香港,加入香港理工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担任助理教授。他与工程学院的其他光电子教授一起成立了光电研究中心。

2002年,担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及资讯工程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2005年,晋升为香港理工大学光通讯学讲座教授兼工程学院院长。

2008年,出任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

2010年7月,出任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科研发展)。

2012年2月,获国家科学技术部批核,入选《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

2020年3月,出任香港理工大学常务及学务副校长。

2020年7月,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任命卫炳江为香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卫炳江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80年代末,卫炳江在科学应用国际公司参与绳系卫星系统(Tethered Satellite Systems, TSS)任务,负责研究有关绳系卫星与周围空间等离子体的电磁相互作用。

在马里兰大学工作期间,他继续其光纤通讯研究,并集中在跨洋传输方面的研究。他研究非线性光纤对光传播的影响,就偏振模色散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高速光纤通讯系统的发展。他还研究光电设备,如镭射和光子开关。

卫炳江在香港展开未来光网络技术的研究,包括全光分组交换技术。他设计了以全光分组处理资料传送的光通讯技术。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9月,卫炳江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超过二百篇。

发明专利

截至2019年7月,卫炳江设计的以全光分组处理资料传送的光通讯技术取得了七项美国专利。

卫炳江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卫炳江认为,我们身处时代所面对的庞大挑战,往往需要整合艺术、人文科学、健康和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才可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14年-2018年

香港学者协会主席

2014/15年度

香港科技协进会理事会会长

2011年4月

暨南大学客座教授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及研究资助局委员


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副编辑


《光学快报》(Optics Express)副编辑

2023年1月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卫炳江教授是全球高等教育界的翘楚,素以推动先进创新科技和转化研究,并为教育贡献良多而为人所熟悉。他多年来的光子学学术研究,亦即有关光科学的研究,对提升光纤通讯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具影响力和获得专利的研究多不胜数。除了研究成就超卓,他亦是表现卓越、为人敬重的大学管理人才。卫教授虽是科学和工程专才,他亦大力支持艺术教育,并尝试在各学科之间建立连系。(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主席陈镇仁评)

卫炳江教授拥有杰出的学术成就,多年来服务香港高等教育界不遗余力,贡献良多。(香港浸会大学前校长钱大康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