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文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黄三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71年9月
毕业院校: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
职业: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
主要成就: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出生地:湖南岳阳
职称:研究员
职务:博士生导师
性别:男
学位/学历:博士
人物简介
黄三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蔬菜基因组设计育种、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领域研究工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深圳市市长奖、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或人才称号。
人物经历
1989.09-1996.07,在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蔬菜学系(原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6.07-2000.09,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育种室,任助理研究员。
2000.09-2005.01,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植物育种系,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研究,获得博士学位。
2005.02-2017.01,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物技术室室主任。
2013.01-2016.12,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1225025)资助。
2017.01-2017.05,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7.05--2021.0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
2021.04--2022.06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
2021年8月1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
职务任免
2022年6月28日,中国热科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干部任免有关事宜。中共农业农村部党组决定,黄三文同志任中国热科院院长、党组副书记。
科研成果
科研综述
蔬菜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食物,但蔬菜育种不仅缺乏对农艺性状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更缺乏开展这些研究的基础体系。黄三文研究员从学科和产业重大需求出发,奠定了茄科和葫芦科作物遗传研究的组学基础,阐明了多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和分子机制,为蔬菜育种创造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他的主要学术成果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系统阐明了瓜类作物苦味形成和驯化的分子机理,发现了植物代谢基因簇的调控机制。该成果已被应用于解决华南黄瓜遇逆境变苦的生产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揭示了育种过程对番茄基因组和代谢组的影响,发现了番茄风味的化学和遗传基础,助力寻找“失落的番茄美味”。该成果促进了“深爱”系列番茄新品种的育种工作。
提出“优薯计划”,打破了马铃薯自交不亲和,阐明了自交衰退的遗传机制,为杂交马铃薯育种奠定科学基础,将把马铃薯从四倍体营养繁殖作物变成二倍体种子繁殖作物。袁隆平院士曾专门为“优薯计划”题词:
社会兼职
2021年5月至2021年,任青岛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学大数据研究院名誉院长。
2020年至2021年,任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
2020年至2021年,任《Cell》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2019年至2021年,任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6年至2021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4年至2021年,任《MolecularPlant》编委。
2013年至2021年,任《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编委。
2021年11月15日,入选第六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组成人员拟定名单。
2022年12月,当选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所获荣誉
2020年,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0年,入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
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名)。
201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6年,获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励基金(基础科学奖)。
2021年11月30日,被确定为第六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组成人员。
最新研究
北京时间2022年6月8日,《自然》在线发表了黄三文团队有关泛基因组的两项研究成果。
以基因组所周姚为第一作者、鲍志贵和张智洋为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中,他们首次获得了番茄的图泛基因组,并借此找回了番茄育种中“丢失的遗传力”(遗传力丢失),为解析生物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思路。论文评审专家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MathildeCausse等认为,这项工作是对图泛基因组概念最全面的分析,这篇论文是奠基性的(foundational)”。
以博士生唐蝶为第一作者、博士生李宏博和博士后贾玉鑫及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助理研究员张金喆为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中,他们首次解析了二倍体马铃薯的泛基因组,研究了茄科茄属(GenusSolanum)的物种进化,破解了马铃薯如何结薯的分子机制,并为杂交马铃薯育种改良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信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生态、环境与植物科学系JuanitaGutiérrez-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