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宏智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孔宏智
出生日期:1973年10月
毕业院校: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主要成就:2017年获得首届吴征镒植物学奖青年创新奖
出生地:陕西省凤翔县
职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性别:男
学历:博士研究生
个人简介
部门: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课题组:进化发育与调控基因组学责任研究组
研究领域:进化发育生物学、调控基因组学
199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系,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2002年4月至2004年10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主要从事被子植物花的进化发育遗传学、核基因家族和调控网络的进化以及植物系统发育和分子生物地理学研究。对被子植物花部结构的多样性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熟悉花的发育和核基因家族的进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之青年基金项目“金粟兰科的系统发育和分子生物地理学研究”、主任基金项目“被子植物中最简单的花的发育与进化”、面上基金项目“金粟兰中5个MADS-box基因的功能与进化研究”和重点基金项目“基部真双子叶植物中A、B、C和E类MADS-box基因的进化”。
人物经历
1991.09–1995.07西北大学生物学系,获学士学位
1995.09–2000.07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2000.08–2003.05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2.04–2004.10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博士后
2003.06–2006.1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6.1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2007.0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2008.07–进化发育与调控基因组学责任研究组,组长
北京市第十五、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担任职务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
科研项目
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项目“植物发育、分化与适应性进化国际团队”(GJTD-2020-05;300万;2021.01-202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毛茛科植物花瓣蜜距起源和多样化的分子机制研究”(31930008;直接经费307万;2020.01-2024.12)。
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计划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叶性器官形状和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从数学模拟到分子机制的解析”(ZDBS-LY-SM002;300万;2019.09-2024.09)。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之子课题“花瓣形态和结构多样化的遗传基础”(XDB27010304;直接经费225万;2018.06-2023.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进化过程的多基因作用机制”重大研究计划之集成项目“新性状起源的分子机制和叠加效应研究——以黑种草属植物花瓣的表型复杂化为例”(91631
主要研究领域
1.花的进化发育遗传学
采用进化、发育和遗传手段,研究控制花部器官发生和发育的关键基因(如A、B、C和E类MADS-box基因)的数目、结构、表达、功能和进化,揭示新基因、新基因功能乃至新调控体系产生的基本式样及其与花部结构改变的关系,探讨关键花部性状起源和演化的分子机理以及被子植物大类群的起源和多样化机制。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基部真双子叶植物花部结构的多样化机制和核心真双子叶植物花部结构的起源机制。
2.核基因家族和调控网络的进化
利用分子进化和生物信息学研究手段,在基因组的层面上研究核基因家族的结构、变异、起源和演化,揭示调控网络(regulatorynetworks)和发育途径(developmentalpathways)中各结点基因和相互作用关系的保守性和变异式样,探讨控制重要生命活动(如蛋白质降解、细胞周期和减数分裂等)的起源、维持和多样化机制。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KP1、F-box、C
奖项和荣誉
2017年获得首届吴征镒植物学奖青年创新奖
研究论文
83.LiuP.,ZhangX.,MaoJ.,HongY.,ZhangR.,EY.,NieS.,JiaK.,JiangC.,HeJ.,ShenW.,HeQ.,ZhengW.,AbbasS.,JewariaP.K.,TianX.,LiuC.,JiangX.,YinY.,LiuB.,WangL.,JinB.,MaY.,QiuZ.,BaluskaF.,SamajJ.,HeX.,NiuS.,XieJ.,XieL.,XuH.,KongH.,GeS.,DixonR.A.,JiaoY.*;LinJ.*,2020.TheTetracentrongenomeprovidesinsightintotheearlyevolutionofeudicotsandtheformationofvesselelements.GenomeBiology21:291.
82.DuanX.,ZhaoC.,JiangY.,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