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毕飞宇简介

毕飞宇简介

淘名人 2023-10-13 15:53 热度:

毕飞宇

毕飞宇,1964年1月出生于江苏兴化,中国当代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教授,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陆续发表了《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等小说。1998年2月,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2011年3月,以长篇小说《玉米》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8月,凭借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3年10月,出版首部非虚构作品《苏北少年“堂吉诃德”》;12月,获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20年12月,当选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2022年3月,推出《毕飞宇文集》十二卷本。

基本资料

中文名:毕飞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兴化市

出生日期:1964年1月

毕业院校:扬州师范学院

职业:作家、教授

代表作品:推拿、玉米、青衣

主要成就: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

人物经历

1964年1月,毕飞宇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县杨家庄村。1969年,开始接受语文教育。1970年,随父母工作调动到了陆王庄村。1975年,随父母搬到中堡镇。1979年,随父母搬到兴化县城。1981年,中学毕业,因高考失利,复读了两年。1983年,考入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大一时,成为学校诗社社长,开始主编校园诗刊《流萤》,在上面发表诗歌作品。1985年,兴趣从诗歌创作转向了诗歌研究,由此开始接触美学与哲学。

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教授文艺美学,后来还教现代汉语课程。是年10月,毕飞宇开始决定写小说。1991年,小说处女作《孤岛》发表于《花城》1991年第1期。

1992年,经过应聘,获得去《南京日报》工作的机会,随后调动了工作。1993年,在《钟山》杂志第六期“钟山看好”栏目集中发表了四个短篇,即《五月九日或十日》《九层电梯》《充满瓷器的时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家族

毕飞宇的父亲是毕明,毕明原名陆承渊,跟随其养父姓陆,陆承渊的生父生母不详,养父于1945年因把大米卖给日本人而被亲兄弟举报,以“汉奸”罪名被一个“组织”在私家祠堂处死。为了生计,陆承渊放弃学业,参加革命后因身世被部队“劝退”回到江苏兴化,1949年获名“毕明”,取《水浒传》“逼上梁山,走向光明”之意。毕明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后,这个家庭被迫不断漂泊流转。

毕飞宇的儿子是毕雨桐。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权力

从创作轨迹来寻觅,会发现毕飞宇从创作之初就已经开始关注“权力”这一主题,处女作《孤岛》就是对“权力”的一次质疑与追问。《青衣》《玉米》系列之后,他便开始将权力的探讨与日常生活互为渗透,思考权力对人们身心的伤害、对人性的扭曲等问题。怀着对权力相对宽容的理解,毕飞宇的作品中对于权力的描写表现出极大不同,他更为关注权力实施的对象,即那些底层百姓与民间弱势群体。他以这些情感对象作为观察支点,进而悲悯地审视权力本身的威严、暴力与神圣,并试图从中寻找权力在底层得以实施的人性基础,以及运行机制等问题。在毕飞宇的作品中,他将权力与日常生活相匹配,消解关于权力的宏大叙事的文学传统,并最终摆脱权力的残暴色彩,而将其表现为一种细碎、神秘、深入人心的威慑力量。

《玉米》中的玉米,先确立起在同一层级的兄弟姐妹间的权力地位,从此了一系列的斗争形式。在争斗中,玉米逐渐变得冷酷无情,为了权力甚至无所不用其极。人性

展开阅读全文 ∨

获奖记录

文学类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获奖结果
2019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两瓶酒》获奖
2019第六届汪曾祺文学奖《两瓶酒》获奖
20142013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苏北少年“唐吉诃德”》获奖
2014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大雨如注》获奖
2014第五届《小说选刊》奖《大雨如注》获奖
2013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优秀奖《大雨如注》获奖
2013《小说月报》第十五届百花奖优秀短篇奖《一九七五年的春节》获奖
2012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一九七五年的春节》获奖
2011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推拿》获奖
2010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玉米》获奖
2004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玉米》获奖
2003《小说月报》第十届百花奖《玉杏》获奖
2003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获奖
1997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哺乳期的女人》获奖

人物评价

毕飞宇是一位高度注重文体实验的作家,在小说语言、节奏和形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追求。毕飞宇对语言的要求非常苛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毕飞宇小说语言力避陈词滥调,追求一种智性与原创。毕飞宇一开始是写诗的,后来才转向小说创作,正是得益于早年的诗歌创作经验,毕飞宇小说语言中夹有许多诗意性的意象,读来令人回味不已。(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堂会评)

毕飞宇的语言是诗性的,字里行间流淌着汉语的血脉和韵律。他自称没有姓氏、没有故乡,但他的文学是有故乡的,他小说里的人物是有根的,玉米、玉秀、筱燕秋、端方从苏北水乡里长出来,包裹着厚厚的文化土层。当然,如今他们已离开苏北大地,跟九儿、富贵们一起闯荡江湖,行走国际。毕飞宇笔下的王家庄已经构成当代中国文学最重要的风景之一,它提供了一个高密度的社会标本、美学文本和思想坐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评)

毕飞宇直面这个时代复杂丰盛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