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星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星
外文名:Xing Xu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9年7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出生地:新疆伊犁
祖籍:江苏
人物经历
1969年7月,徐星出生于新疆伊犁,祖籍江苏。
1992年,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5年,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专业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
2001年,前往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从事短期研究工作;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2年,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200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0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助理。
2012年3月,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杰出研究员。
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增选的有效候选人。
2014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201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
主要成就
徐星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徐星多年来在中国、蒙古国等国数十个中生代化石点进行过野外勘查和发掘工作,他组织的对西部戈壁地区连续8年的野外考察使得新疆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中晚侏罗世过渡时期的陆相化石点;在辽宁西部的野外工作使许多极其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得到发现。
根据2022年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网站显示,徐星的研究工作涉及分类学、系统学、形态功能学、古动物地理学和骨组织学等诸多领域;在分类学方面,已发现和命名恐龙新属种达30余种,包括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暴龙类、镰刀龙类、窃蛋类、伤齿龙类、驰龙类以及角龙类的化石,世界上第一个保存睡眠信息的恐龙标本,世界上最小的甲龙标本,世界上最小的成年非鸟兽脚类恐龙标本,世界上最早的虚骨龙类化石和世界上最早的保存羽毛的非鸟恐龙化石。在暴龙类、镰刀龙类、窃蛋类、伤齿龙类、驰龙类以及角龙类等许多类群的形态学、分类学、发育学、系统学以及形态功能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5年 | 《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编委 |
2007年 | 《皇家学会学报(生物辑)》编委 |
2016年—2018年 | 《地质学(Geology)》编委 |
2017年12月 | 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2018年3月—202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23年 |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
2021年12月 |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
中国化石保护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 |
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 | |
中国民主同盟中国科学院副主委 | |
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
云南大学东陆讲席教授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徐星的父母参加江苏大中专支边团支援边疆后在新疆定居。在信息闭塞的小城里,读书为他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尽管生活并不富裕,父母还是会用各种各样的图书堆满儿女们的日常生活。
人物评价
他(徐星)是“最有前途的新一代古生物学家之一”。(科学频道(Discovery)报道时评)
徐星是一位“精科研,强科普”的科学家。(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副馆长田宁评)
徐星是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尤其在古脊椎动物、特别是在恐龙研究中造诣极高。(沈阳师范大学校长郝德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