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民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新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泸州
出生日期:1960年8月
毕业院校:香港理工大学
学位/学历:博士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2016)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0年8月,杨新民在四川泸州出生。
1979年,考入重庆师范学院(现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系。
1983年7月,本科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数学系。
1983年,在重庆师范学院(现重庆师范大学)担任助理讲师。
1985年,考上重庆大学的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运筹学。
1988年,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应用数学系。
199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1993年,破格晋升教授。
2002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
2003年起,任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2016年,当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
2020年2月,担任重庆市国家级数学中心重庆应用数学中心主任。
2021年4月18日,担任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21年,任中国运筹学会第二届党委委员、第十一届理事会名誉理事、第二届监事会监事长。
主要成就
杨新民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80年代,杨新民用研究课题为重庆的发展建言献策,利用建模分析,选择出重庆的支柱产业,找到问题与机遇的平衡点,确定了六大产业;20世纪90年代,杨新民主持的原创性研究连续破解了几个困扰国际运筹学界多年的难题;1992年,提出向量广义次似凸新概念,解决了分式向量优化问题中公认的世界难题,在随后20多年时间中又率先提出集值广义邻近次似凸概念、多目标优化问题二阶强对偶和逆对偶定理,成为向量和集值最优化领域的最佳分析工具;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杨新民组织团队,借助数学工具分析突发性传染病的传播、控制,为重庆疫情发展趋势和累计确诊病例变化情况作出较为精准的预测。
科研获奖
获奖时间 | 名称 | 奖项 |
---|---|---|
1998年 | 《多目标最优化理论》 | 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9年 | 《矩阵Bellman猜想及相关问题研究》 | 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0年 | 《模糊凸集》 | 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6年 | 《向量和集值优化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1年11月起 | 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
2012年10月-2016年09月 | 《运筹学学报》编委 |
2012年10月-2016年10月、2021年1月-2025年1月 | 《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s Research Society of China》编委 |
2012年10月起 | 《应用数学学报》编委 |
2013—2017年 | 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2、13届数理科学部专家评审委员组成员 |
— |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副理事长 |
—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专家 |
— | 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 |
— | 重庆市运筹学会理事长 |
— | 重庆市第一届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 |
— | 重庆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
— | 最优化与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
— | 重庆高校运筹学与控制论重点实验室主任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第六届学术领导小组成员 |
— | 重庆市巴渝学者 |
— | 运筹学与系统工程重庆市 |
人物评价
杨新民对科研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与《论语》中孔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颇有相似之处。他在科研中找到了奋斗目标,实现了人生价值,也为母校、重庆乃至全国的科研发展作出了贡献。(《重庆日报》评)
在重庆,有这样一名科学家,一生与数学为伴,数学就像他手中挥舞的一根魔术棒,既搏击着他自己的命运,也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他就是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杨新民。(华龙网评)
从在重师成才到为重师育才,杨新民恪守“踏踏实实做事”信条,不畏难、不怕苦,不因“第一”或“唯一”荣誉放缓脚步,致力于为数学发展献智出力。(重庆师范大学评)
数学研究是“冷板凳”,重庆师范大学杨新民教授带着一个团队,用30年时间把这个“冷板凳”坐热了。(《光明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