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纯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朱松纯
外文名:Song-Chun ZHU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湖北省鄂州市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获2003年马尔奖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86年—1991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92年—1996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计算机专业,师从数学家大卫·曼福德教授(DavidMumford),毕业并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1996年—1997年,在美国布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7年—1998年,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实验室讲师。
1998年—2002年,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系与认知科学中心助理教授。
2002年—2006年,担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简称:UCLA)统计系与计算机系副教授。
2005年,与沈向洋(HarryShum)等创建民办、非营利性国际交流平台湖北莲花山研究院,并任院长。
2006年—2020年,担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统计系与计算机系正教授。
2010年—2015年,首次担任美
主要成就
朱松纯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朱松纯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以下四个时期和领域:
一、视觉的统计建模与计算理论 —— 为马尔的视觉理论建立统一的数理模型
1995-2005年期间,朱松纯教授与导师Mumford、UCLA同事以及博士生,为计算视觉创始人 David Marr 提出的早期视觉 [early vision] 概念, 包括纹理 [texture]、图像基元 [Texton] 以及原始简约图 [primal sketch] 等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数理模型;提出统计建模的最小最大熵原理 [minimax entropy principle];将神经学和心理学的发现,植入统计物理的吉布斯模型 [Gibbs Model], 从而导出一类新型的马尔科夫随机场的概率模型 [FRAME],并将该模型扩展到中层视觉模型,描述形状与格式塔 [Gestalt] 组成原则;发现自然图像的尺度不变与尺度变化的统计规则,将各种视觉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5年 | 莲花山计算机视觉和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 |
2010-2015年 | 美国视觉、认知科学、AI领域 跨学科合作项目MURI首席科学家 |
2011年—2013年 | 国际模式识别协会Aggarwal奖评选委员会主席 |
2012年 | IEEE计算机学会会士(Fellow)评选委员会副主席 |
2012年 | 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CVPR)主席 |
2015-2021年 | 再次担任美国-英国 视觉、认知科学、AI领域跨学科合作项目MURI首席科学家 |
2019年 | 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CVPR)2019年度主席 |
个人生活
家庭亲属
朱松纯的女儿朱易,2002年出生,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2018年1月夺得全美花滑锦标赛新人组冠军,2022年代表中国参加北京冬季奥运会。
人物评价
朱松纯在认知科学领域,如视觉常识推理、场景理解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中国计算机学会评)
朱松纯为计算机视觉在中国的发展与人才启蒙做出了贡献。(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