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小秋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迟小秋
别名:迟淑新(原名)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辽宁阜新
出生日期:1965年10月
毕业院校:辽宁阜新戏校
职业:京剧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锁麟囊、《窦娥冤》、《文姬归汉》、《玉堂春》、《孔雀东南飞》、《碧玉簪》、《荒山泪》、《宋家姐妹》
主要成就:美国林肯艺术中心“终身艺术成就奖” 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信仰:共产主义
性别:女
人物经历
迟小秋,原名迟淑新,1977年入阜新市戏校学戏,毕业后分配在阜新市京剧团。她文武兼备,艺术功底深厚。于1981年送她到上海向程(砚秋)派嫡传弟子王吟秋进行归派深造。学习了《锁麟囊》《六月雪》《荒山泪》等程派代表剧目。1983年正式拜程砚秋嫡传弟子王吟秋为师,宗法程派艺术,王吟秋赠之名曰迟小秋。
1991年调入沈阳京剧院,首演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胡笳》等。
1984年,年仅19岁的迟小秋荣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同年被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最年轻的理事,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政府津贴,1993年获“梅兰芳金奖大赛”提名奖第一名。并于1997年荣获中国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2005年入选《中国京剧百美图》,同年调入北京京剧院。2008年被授予“首都巾帼十杰”荣誉称号,同年当选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11年荣获美国林肯艺术中心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奖”,2012年被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
职务任免
2023年3月12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主席会议通过,迟小秋(女)为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生活轶事
自幼学习肯吃苦
少年时的小秋,生长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一个偏僻山村的农家,从小受喜欢文艺的父母影响,能歌善舞的她自幼便是村里的“小文艺骨干”。11岁时,以前只听过“样板戏”的她背着爹妈考进了正在招生的阜新戏校,从此踏上了这条充满鲜花也包含艰辛的艺术道路。
在戏校时,迟小秋是全班嗓子最好的,校长老师都把她重点培养。“当时对我实行"双轨"政策,让我文戏武戏同时发展,上午下午都要练。就连别人放假回家,老师也把我留下来连吃两三个月的小灶。那个时候岁数小,想家想我妈我弟,心里很煎熬,也会掉眼泪。但是农村孩子自小立事早,我就像个小大人一样懂事儿,知道努力,咬着牙坚持,再怎么苦,也从来没后悔过。”迟小秋从小练功就比别人勤奋,常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比别人早起半小时,早晨五点就起来吊嗓子练功;练倒立拿大顶时,她和其他人较劲儿,比谁时间长,等到站起来时,眼睛里全是血丝。“现在我们在排《荒山泪》的时候,年轻演员惊讶我
演出活动
2003年12月6日,北京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演出第一场。演出剧目:《锁麟囊》。
2003年12月8日,北京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演出第三场。演出剧目:《碧玉簪》。
2004年1月21日,2004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演出节目:京剧《锁麟囊》(迟小秋)。
2004年8月6日,农历甲申年六月廿一日:上海京剧院二次赴台演出。
2004年8月13日,上海京剧院二次赴台演出第四天。演出剧目:《锁麟囊》。
2004年8月14日,上海京剧院二次赴台演出第五天。演出剧目:《红鬃烈马》。
2004年8月15日,上海京剧院二次赴台演出第六天。演出剧目:《六月雪》《京剧名家清唱会》。
2004年11月7日,中国戏曲学院第三届研究生班送戏进北大第二场。演出节目:《春秋亭》(迟小秋)。
2004年12月30日,怀仁堂2005年新年京剧晚会举行。演出节目:(程派)《锁麟囊》(刘桂娟、迟小秋)
2005年2月8日,春节戏曲晚会
社会活动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火炬在北京颐和园传递,迟小秋担任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是颐和园点位的第三棒火炬手。
获奖记录
时间 | 所获荣誉 |
---|---|
1984年 | 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
1985年 | 辽宁省劳动模范 |
1989年 | 辽宁省首届艺术节优秀表演奖 |
1990年 | 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的“1980-1990”10年优秀文艺成果奖 |
1992年 | 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 |
1992年 | 全国京剧青年团队新剧目调演优秀表演奖 |
1993年 | “梅兰芳金奖提名奖”第一名 |
1996年 | 辽宁省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
1997年 | 中国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 |
1998年 | 沈阳市“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
1999年 | 辽宁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
2000-2003年 | 沈阳市优秀专家 |
2005年 | “全国劳动模范” |
2006年 | 北京市宣传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
阜新玛瑙之都“形象大使” | |
2008年 | 第五届“首都巾帼十杰”称号 |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 |
2009年 | 美国佩斯大学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奖” |
北京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 |
2011年 | 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
美国林肯艺术中心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奖” | |
2012年 | 北京市宣传 |
艺术特色
迟小秋被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先生赞誉为“程派艺术的标准传人”,对程派以气催声的发音方法领会娴熟。
演唱中十分注重声、腔、意、气的运用,以情代声,声情并茂。她宗法程派艺术不折不扣,又能结合自身条件使自己音质之长得以发挥,因此在演唱上既有程派浓重的寓刚于柔,幽咽委婉的特点,又有雅丽清馨、圆熟优美的明显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身段和水袖颇见功力,巧妙地运用身段和水袖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她唱、念、作俱佳,在京剧界颇有影响,被梨园前辈誉为程派艺术的标准传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她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又有一些成功之作受到各界首肯和好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编大型历史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胡笳》等,以全新的面貌和独具特色的唱功和表演,赢得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好评,并在全国青年新剧目调演中荣获优秀表演奖和中国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
她作为头牌领衔主演,多次率团在京、津、沪、鲁、冀、
人物评价
刻苦用功,爱岗敬业
迟小秋是著名京剧演员,在戏曲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她19岁即荣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献身文化事业,刻苦用功,爱岗敬业。
热爱京剧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造诣,是当今优秀的程派传人,有“程派标准传人”之美誉,她是当今程派艺术的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她是梅兰芳大剧院、天蟾逸夫大剧院、长安大剧院的主演之一,也是空中剧院的常客。
在十余年师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吟秋先生学艺期间,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深深体会恩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良苦用心,认真体会程派表演艺术的独特风格,唱腔特色。特别是,程派身段动作,水袖舞蹈的韵律之美,程派表演的娇柔妩媚,含蓄传神之美,程派唱腔悠扬婉转,如泣如诉的音韵之美,她都反复琢磨,用全部心灵去感受,因而,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领会和体味。她主演程派名剧经典系列,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声情并茂、表演细腻、光彩照人的古代女性艺术典型。她的唱、念、